正当国内不少景区酝酿门票涨价之际,自9月1日起,安徽省九华山的寺庙停止销售门票,敞开山门,接待海内外僧众和游客。自此,九华山寺庙依据自养政策出售参观门票近30年之久的做法正式结束。
九华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天竺僧人杯渡来山创建茅庵,传经布道,从此法轮常转,香火绵延。唐代开元年间,新罗僧金乔觉卓锡九华,应化为地藏灵迹,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僧众云集,寺庙日增,影响迅速扩大,佛教各宗派在此竞相传播和交流,高僧辈出,著述颇丰。特别是清代之后,各宗风起,禅门“临济四宝”之一室悟和“江南五老”之一、清代名僧虚云等各传禅道于九华;高僧月霞在九华翠峰举办“华严道场”(大学),开创了我国佛教教育史上办佛学院的先例。1929年至1934年,名僧容虚又创办了“江南九华山佛学院”,为九华山和全国佛教界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受到中华全国佛教总会的嘉奖。九华山现有僧尼700余人,不少僧众都受过较高层次的佛学教育。
此前,九华山寺庙依据自养政策出售参观门票近30年。九华山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2006年年底,九华山重点寺庙旃檀林(大悲楼)率先停售门票。今年9月1日起,九华山百岁宫、祇园寺等寺庙也停止销售门票。据估计,取消门票后,九华山寺庙每年将减少近千万元的收入。虽然如此,九华山佛教界一致认为,寺庙是宗教活动场所,是信众拜佛进香的处所和表达美好愿望的精神家园,寺庙停止销售门票,既是为了遵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规定和池州市政府、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的要求,也是提升九华山对外形象、改善旅游环境的需要。
虽然寺庙停售门票,寺庙每年将减少一定数量的经济收入,但从维护九华山风景区整体形象的大局出发,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四海信众和游客负担,佛教界表示将积极做好僧尼的思想工作,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确保这一举措得到顺利稳妥地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