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强势同业到来 竞争还是竞合
http://www.hnta.cn 2014/6/23 9:57:45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
    编者按:目前全国各地的旅游行业发展不均衡,大型的旅行社多集中在较为繁华的地区和城市。如今大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已经逐渐开始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这些强势企业的进驻,是否会给当地旅游市场带来“鲶鱼效应”,当地的旅行社企业又会作何反应?
    山东:期待大批发商
    为了促进山东旅行社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山东旅游主管部门有意识地引进全国知名的大旅行社入驻山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中国国旅、百事通、宝中旅、海航乐游。但是目前却很少有外地的批发商在山东作大规模的市场开发。
    山东注册的旅行社有2000多家,但是一直都没有大的旅行社批发商。业内人士认为,小散弱差的市场,较低的产品研发能力妨碍了山东批发商的成长。
    市场恶性竞争
    中国国旅(山东)常务副总经理蒋超认为,山东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一家能在全国拿得出手的旅游批发商,是因为旅行社数量众多,且呈现“小散弱差”的特征,这样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导致了市场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导致供应商有非常强大的谈判能力,形成卖方市场,“产品不愁卖,本地批发商毫无生存压力,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了产品提升和创新的动力。”
    有旅行社负责人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同行间的不合作。“山东旅行社为什么规模小?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不合作。”在济南明择旅行社总经理吕新升看来,同行间的抵制也妨碍了本土批发商的成长。“实力差不多的经营者之间互相不买账,甚至明明知道你有这个产品,还是愿意选择北京和上海的批发商。”
    产品研发能力低
    山东森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孙丰胜表示,山东旅行社市场之所以缺少大的批发商还在于缺少专业的研发团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小旅行社太多,即使研发出新的产品,也会很快被别的旅行社模仿,并且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出售。这就损害了旅行社创新的积极性。”
    吕新升认为,山东不少旅行社经营者心态浮躁,只看重门店、员工数量和营业额,没有潜心做产品研发。“批发商更多的是要有产品开发的能力和品牌的宣传能力以及建立渠道的能力。目前,有一些旅行社已经具备批发商的雏形,但是在产品的开发方面可能还需要提升。批发商都是在某一领域很专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引领企业找准定位,找准擅长的领域。”
    在枣庄从事旅行社工作的裴久睿告诉笔者,山东市场已经成为了北京和上海的分销市场,“山东最具有优势的是日韩,因为有口岸,可以直飞。”
    期待市场洗牌
    目前,针对一些小旅行社关门转行的现象,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王武厦表示,市场洗牌会对批发商的成长有利。她同时表示:“嘉华国旅要走批零一体的道路,所以综合能力要强,需要团队作战。”
    “这个时期给我们中小旅行社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抓住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做产品,打造品牌,扩充实力,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孙丰胜告诉笔者,目前该社已经成立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专门做产品研发,期望通过一年多的时间,联合一批中小旅行社共同销售。
    “旅行社数量一定会减少,大型旅行社走向集团化,中型旅行社走向专业化,小型转向代理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在国家八项规定,尤其是《旅游法》实施之后,市场虚火被降了下来,非市场的因素开始越来越少,市场会逐渐成熟,会让靠内功来做市场的企业活得更好,这个时候就要拼实力了,批发商就能成长起来。”吕新升说。
作者:第一旅游报 通讯员: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