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实施综合改革促进现代旅游“起飞”
http://www.hnta.cn 2013-7-30 16:09:43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现代旅游的崛起,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标志,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北京正处在城市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实施旅游综合改革以有效振兴现代旅游业,是现实所需、顺势之举。

    一、现代旅游的崛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必然

    现代旅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旅游成为大众化生活方式时的旅游活动。现代旅游的崛起,反映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新变化、适应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现代旅游引领了生活方式的新变化。现代旅游的崛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状态,表明旅游正从少数人的“专利”转变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北京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中转地,2012年北京接待国内旅游者2.3亿人次,是常住人口总数的10倍,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达到272万人次。

    2.现代旅游展现了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特征。现代旅游实现的是最终消费,成为消费引领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北京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突破了36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8%,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10%。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接近25%。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占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超过10%。

    3.现代旅游适应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现代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现代旅游融入于一、二、三产之中又独立于三次产业之外,成为提升各次产业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

    4.现代旅游拓展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视野。现代旅游的崛起,使得城市正在成为开放式的景区,城市的建设理念、规划思路、交通管理、市政运行、公共服务、社会供给等等需要在常住人口和旅游人数两大视野中重新审视。以现代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开启了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新征程,为解决传统工业化、传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供了新契机。现代旅游为重新审视城市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环境保护、运行管理、产业融合、公共服务、资源整合等提供了新视角。

    二、北京旅游开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旅游业发展,在客观分析市情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进而创新了旅游管理体制,每年拿出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两年的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

    1.在创新发展理念中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大旅游”发展理念初步形成共识,在推进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北京正朝着开放式旅游景区方向迈进,初步实现从发展旅游事业向壮大旅游产业转变、从社会发展附属产业向战略支柱产业主角转变、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

    2.在创新管理体制中强化了政府职能转变。为解决旅游大市场和管理小部门“一大一小”矛盾和旅游需求高、期望值高和管理部门统筹能力弱、工作职能弱“两高两弱”问题,成立了市政府组成部门——旅游委,赋予资源统筹、产业促进、发展协调、服务保障等职能。着眼于解决产业链上部门联动不畅等问题,任命交通、商务、文化、文物、外事等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旅游委委员,肩负促进融合、发展协调等职责。

    3.抓住现代旅游起飞契机创新了合作机制。发起成立了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建立了首都旅游产业发展协调联席会议机制,会同中央有关部委共同做好首都旅游发展的资源统筹、部门联动工作。构建了按照市场机制、产业规律推动旅游发展的机制,促进旅游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政府带动社会投入转换,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旅游活动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转换。

    4.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了政策措施。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北京推出了对45个国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市政府首次推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23条《意见》、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指导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设立旅游开放日《指导意见》,启动了19个重点旅游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围绕旅游者消费环节大力挖掘潜能,围绕有旅游带动力的“会展、会议、会奖、会所以及中医养生、修学旅游”等挖掘高端旅游资源。

    5.围绕游客满意度实施了“五大”提升工程。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主要导向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旅游“环境、管理、服务、素质、设施”提升工程。推出了提升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北京旅游”行动纲要、加快京郊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等措施。两年来,全市729家星级饭店中131家被“摘星”,211家A级景区中16家被取消定级或限期整改。推出了《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

    三、统筹实施综合改革推动现代旅游“起飞”

    北京城市特有的功能性要求、主导产业的服务性特色、产业发展的融合性特点、大众旅游的惠民性需求,决定了发展现代旅游对于北京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北京现代旅游尚处在“起飞”的初始阶段。从规模上看,北京正在实现着现代旅游“起飞”,但从质量上讲,“起飞”才刚刚起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起飞”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增大社会公共服务与保障投入以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二是形成现代旅游主导的城市资源统筹、产业联动的综合体系,三是建立健全有利于现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体系。而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在城市转型、产业优化中统筹考虑,正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为此,我们要通过实施综合改革在城市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中努力实现现代旅游的有效“起飞”。

    1.把“宜游”作为城市的核心服务功能之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定位。做好“四个服务”,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离不开现代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宜游”确立为城市的核心服务功能,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之中。

    2.制定实施城市现代旅游优先发展战略。需要把“宜游”要求转化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交通与配套设施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的硬约束,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旅游常态人口两大需求来确定配套的规划建设指标。科学合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保护古都风貌、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扩大旅游消费供给、增强社会就业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3.把现代旅游打造成首都经济升级版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23条《意见》和做好旅游功能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符合城市功能定位为基础,深入挖掘一批存量资源,开发一批增量资源,落实一批实体项目,整合旅游要素,实现由观光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转型。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单位设立旅游开放日,使旅游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民众沟通交流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细化落实旅游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融合发展的促进措施,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主导的产业发展。

    4.借助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契机创新支持措施。进一步优化便捷外国人入境旅游免签证措施;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旅游购物免退税鼓励措施;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特点的融资方式,健全旅游资产交易体系,研究创新旅游金融衍生产品;鼓励设立旅游融资担保公司、旅游投资公司和旅游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金融对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人才培训交流和信息咨询平台建设,筹建旅游高等教育机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把北京建成面向全国的旅游教育培训基地。推进导游员准入与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导游员见习期制度、完善导游员薪酬保险制度、健全旅行社和导游员退出机制。分类建立景区导游讲解员认证制度,探索建立专家和学者从事兼职旅游讲解制度。

    5.政府企业市场形成合力推动现代旅游“起飞”。由于城市的转型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处在调整之中、发展方式处在转变时刻,在这种条件下的现代旅游“起飞”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市场的逐步规范、企业的活力焕发。为此,要正确处理在现代旅游“起飞”阶段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逐步理清职责、完善机制,推动现代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鲁勇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