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重要作用
http://www.hnta.cn 2013-7-8 9:25:02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今年3月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新一届政府新提出的强有力的施政愿望。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切实领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深刻内涵,认清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把握旅游业的特点,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应,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贡献。

    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

    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有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升级的。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次升级过程,最近的一次升级是从生产型经济升级为服务型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大规模投资和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优势开始减弱,使得原本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外延式、外生性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李克强总理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战略决策。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在充分利用以往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有效提升;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取得新成效;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步步走近瑰丽的中国梦。

    中国经济升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结构要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投资向消费转变,由过重依赖外需向外需和内需并重转变,居民消费需求由城市向农村转变,使中国经济实现战略转型。二是产业结构要升级。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已基本消失,迫切需要发展以旅游业、金融业、信息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居民消费,改善投资结构,从而消化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三是要素投入要升级。要创新市场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引导机制,从过去的“资本”投入转向“智本”投入,实现经济发展要素投入升级。

    二、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旅游是一种历史性、国际性、综合性和方向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具有旅游市场无穷尽;旅游资源无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无边界,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等特点,发展旅游是大势所趋、优势所在、民心所向。

    全球看,发展旅游是必由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06年旅游业经济总量相当于全球GDP的10.3%,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2%,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导力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韩国提出“国民观光职业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2008年至2020年年均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历史看,发展旅游是探索之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探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事业型”到“产业型”。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6年国务院正式确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是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11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2.25万亿元,保持了世界第三大入境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三是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现实看,发展旅游是科学之路。2012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约2.57万亿元,旅游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是拉动消费。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客运量比例达7.8%;国内旅游收入相当于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8%,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二是扩大就业。截至2011年,我国旅游业带动1300多万人口直接就业,使得1/10的贫困人口致富。三是拉动增长。旅游直接投资和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双重冲击下,国内旅游收入仍保持了12.6%的增长率。

    长远看,发展旅游是希望之路。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全国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5处。二是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三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旅游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1个。

    三、旅游业要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出贡献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核心内涵就是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在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发挥优势、积极顺应趋势,国务院适时作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旅游业的产业特征和产业定位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内涵高度一致,旅游业能够而且必须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出贡献。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契合了中国经济升级版“拉动内需,协调经济发展”的要求。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稳定增长,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扩大旅游消费总量,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撑,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带动效应大的产业,契合了中国经济升级版“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会展、博览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影视和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转变我国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契合了中国经济升级版“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要求。旅游业门类多、就业容量大,加快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扩大直接就业,还能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间接就业。预测到2015年,旅游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旅游业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将为社会就业发挥积极作用,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契合了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两型社会”的要求。旅游业是公认的“无烟工业”、“绿色产业”,其发展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其发展本身又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替代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产业,转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生态破坏,实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旅游业通过助推城镇化建设,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推手。城镇化是公认的中国潜力最大的内需所在,而旅游业是加速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催化剂”。能够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通过“造城”与“造景”一体化,强化旅游服务产业支撑,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在城镇化进程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城镇宜居、宜业、宜游的水平。从而使得旅游和城镇互补、双赢、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助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旅游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催化剂”。旅游业通过不断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以扩大旅游消费为重点,推进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打造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新产品,整合了全产业和各种产业资源,促进了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协调发展。

    旅游业通过主动对接两大市场,发挥难以替代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先锋队。中国旅游业起步于入境旅游,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对国际风云变幻反应灵敏。中国旅游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到了世界。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旅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发展不仅扩大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了理解,而且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使得我国由制造大国向着旅游大国、文化强国不断迈进。旅游业发展直接减少了工业污染,可以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增加了老百姓的安全网和幸福感,提高了“人民群众满意度”,从一个侧面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旅游业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升级版带来新的机遇与新的活力。科技创新对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旅游业通过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旅游业大量采用GPS导航、条形码、智能手机、物联网、现代金融业、现代电信业如3G信息网络、视频、彩信、微博、博客、定位系统、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电子商务、现代模拟仿真技术、360度全景展示、造雪、文物修复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刷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业通过应用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及小水电),以及将节能技术应用在宾馆酒店、旅游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场所,起到了节能减排、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矛盾的作用。通过应用废弃物(旅游垃圾、污水等)无害化处理、资源化技术和旅游地污染的生态化防治技术,改善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旅游业要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城乡统筹、保护环境等各方面发挥战斗堡垒和先行先试作用。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切实发挥旅游业的关键性作用,推动旅游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促进旅游业高速稳定增长,从而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高扬先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