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师院教授做客凤凰卫视力驳“剔除说”》一文刊登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南阳市民纷纷打电话发表意见。同时,网上评论更是异常火爆。省会媒体《东方今报》、《河南商报》对此也十分关注。
境界高深激励后人
南阳市民李先生说,他看到本报报道后非常激动,他认为,应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南阳,为南阳的旅游业发展出一把力。
南阳市物价局宣教科负责人张振强说,《出师表》作为一篇具有博大政治、思想内涵的古文华章,就算是从中学课本中剔除掉了,也不能影响其自身的价值和地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境界和工作态度,都是激励后人为国家、民族努力工作拼搏的莫大动力。
南阳市民周先生说,他曾经是一位中学教师,讲过《出师表》的观摩课,所以他把网上的节目进行了下载,连看了3遍,看完后非常激动。他觉得,聂振弢教授在辩论中温文尔雅,很有君子风度。他不抢着说话,但一开口总能切中要害,显得干脆利落,柔中带刚。
周先生还说,过去,他经常到外省市讲课,总要先说自己是南阳人,并强调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听众总会热烈鼓掌。这说明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太高大了!因此,每个南阳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积极宣传诸葛亮,宣传南阳。
伊岸广告设计公司经理郭涛在收看了凤凰卫视的节目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聂教授文雅平和,提出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发扬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辩论双方针锋相对,激烈辩论,是一场范文版的辩论赛,很值得大家一看。
精神财富与时俱进
南阳师院教授做客凤凰卫视力驳“剔除说”在网上也引起了一场热议。
一位网友认为,诸葛亮及其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一部分,必须继承和弘扬。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报国爱民的崇高品性,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文学才华和历史经验的总结,都足以昭示后人,成为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网友“独山白河”说:我们当年学《出师表》时,压根就没想到诸葛亮的“愚忠”,想到的只有他对整个国家的责任。文中多少治国安邦的建言,即使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忠诚的象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成为国人做人处世的准则。
网友“宛城闲人”说:《出师表》是一篇好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诸葛亮一统天下的宏愿和鞠躬尽瘁的治国之心,就算有“愚忠”之嫌,也不能因此被删除。谁都清楚那是封建社会,作为语文课范文的教学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
一位网友说:《出师表》中很多优秀的句子都成了经典,广为流传,教育了好多人。对待历史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为有“愚忠”之嫌,就不让后人学,太不明智。
深入研究扩大影响
一位网友说,南阳人要加强对“四圣”的研究,更要深入对诸葛亮的研究,有责任把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史实澄清。即使搞不清也要写一些文学作品扩大影响。
一位网友认为,这次辩论,起码倾向于南阳与诸葛亮躬耕地的关系,是宣传南阳的好机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一下诸葛亮躬耕地的问题。
还有一位网友建议,现在关键是:第一,要进一步挖掘史料,找到更有说服力的实物或史料证据;第二,发展诸葛亮文化,打响诸葛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