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标志原件“马踏飞燕”铜奔马2日抵达出土地甘肃武威,这是铜奔马在出土38年之后,首次“回乡探亲”。 2日早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举行了“迎天马回故里”仪式。 1969年,“马踏飞燕”铜奔马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1983年10月,在众多珍贵文物中,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铜奔马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铜奔马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后,就移交到了甘肃省博物馆,38年来,尽管多次到国内外展出,却一直没有“回乡探亲”。 不久前,一件造型生动,可与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相媲美的“马踏飞燕”陶奔马在武威市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除了材质和大小上略有不同外,在造型上,陶奔马与铜奔马如出一辙,同为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只飞燕,昂首嘶鸣,呈奔腾状。 据专家初步考证,新出土的陶奔马属魏晋时期,比铜奔马要晚,这是继铜奔马发现之后,首次发现同类造型的“马踏飞燕”艺术精品。经过清理修复之后,在本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上,陶奔马将首次展出。 一铜一陶,踏燕飞奔,对于中国古代马文化的爱好者来说,两件姊妹艺术精品首度相会,将是一次难得的视觉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