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季节,登山避暑、赶海踏浪……在旅游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河南旅游资讯网发布夏季旅游质量安全九大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在旅游期间要保持高度的自我保护和卫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谨慎选择旅游产品 尽量购买保险 暑期旅游线路和产品众多,游客应根据自身需求慎重选择。参加旅行社团队,一定要签订旅游合同,谨防低价陷阱;参加夏令营和修学旅游,要注重行程安排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安全性,且必须有随团医生。为了在旅游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在已有旅行社责任险的基础上,出行前最好还是再购买一份旅游意外保险。 注意饮食安全 备好常用药品 在夏季高温时节出游,游客要注意饮食安全,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身体不适或疾病。尤其是在海滨城市食用海鲜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干净新鲜的食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吃海鲜时和刚刚吃了海鲜后,不要饮用冰啤、冰水、冷水,不要吃过凉的食物,以防发生腹泻等疾病。外出旅游活动因水分消耗较大,所以多食汤水及清淡食品为最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配些瘦肉能有效的补充水分和能量。尽量少食油炸、油腻食品,以防引起消化不良。在旅途中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最方便的办法是,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并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喝水要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旅途中,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饮水方式是,每次饮用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应为半个小时。除了注意饮食,还应备好消暑、拉肚子以及自己常用的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遇恶劣天气远离危险地区 遇到雷雨、台风、热带风暴、泥石流、洪水、海啸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时,应远离危险地段或危险地区,切勿进入景区规定的禁区内。听从带团导游和旅行社的统一安排和调动,及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不私自随处参观游玩、脱离旅游团队。遇到雷雨天气,在车内比在户外更安全一些。 海边游泳要在限定区域,保证健康 到海滨地区参加游泳活动时,应在与旅行社约定的区域内或景区限定的区域内游泳。最好结伴而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携带必要的保护救生用品,不私自下水,以防溺水事故发生。不要饭后马上游泳。因为饭后马上游泳,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人体浸泡在水里,胃部血管受冷刺激引起收缩,容易发生胃痉挛、呕吐和消化不良等。因此,应至少在饭后半小时之后才能下水游泳。此外,还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皮肤有伤口时尽量不要下海,下海前做好热身运动,身体不适和疲劳状态下不宜参加游泳项目,以防意外。 山区旅游要防跌防迷失防山洪 到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方旅游,要防滑、防跌、防迷失。要牢记景区规定的行走路线,跟随导游行进,不去无防护设施的危险地段。旅游期间最好结伴游览,防止走错路迷路。大雨后不到山谷和河流下游游玩,以防山洪爆发;如遇到山洪,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 要防“空调病” 夏季旅游要防“空调病”。室内外和车内外的空气温差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发生感冒或肠胃不适等症状。在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病人及老幼体弱者更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防止财物被盗及人身伤害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发生财物被盗情况及受到人身伤害。尤其不能为了纳凉而在室外逗留的过晚,不要单独行动,以免给歹徒可乘之机。睡觉时,要锁好门窗,外出时,要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或保存在饭店的保险柜内,切忌将贵重物品留在房间内。 不要在砖石、水泥地上睡觉和在外露宿 因夏季砖石、水泥地阴冷潮湿,透湿性和聚湿性很强,容易使人受寒受潮,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风湿性疾病。在外露宿,容易感受风寒,使身体免疫功能下降,进而诱发感冒、病毒性肠胃炎等疾病。 保持良好车况和安全 作为驾驶员,行车前一定要对车况进行检查,使之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对车况的检查,一是检查制动、转向装置。检查制动液贮藏室的液面高度,脚制动有无跑偏、漏油、漏气(气压制动车辆);手制动器效能是否良好;转向装置的各部件连接是否可靠。二是检查雨刮器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有故障,要及时排除;使用气压雨刮器时,要注意气压表数值。三是检查全车灯光、除雾装置是否完好,使其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驾驶过程中,不能疲劳驾驶。此外车内不能放置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车内高温导致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