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资讯
大运河浚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http://www.hnta.cn  2007-6-8 14:23:38  来源:鹤壁日报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运河浚县段(卫河)文化遗存之古老、完整、丰厚,历史价值之大,是较为罕见的。它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材料内容,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调研组成员、文物考古专家蔡全法,近日随省政协调研组对浚县卫河沿岸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后作了上述表示。浚县一些与大运河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巨大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2006年底,我国正式以大运河而非京杭大运河的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作为今年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申报区域范围涉及大运河历史上曾流经的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以及河南和安徽。
    大运河浚县段是中国历史上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浚县运河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东汉、三国、隋、唐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浚县运河在历史上的名字数度变更,但河道走向基本上是现在的卫河。卫河是由古代清水、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并且与黄河的变迁有密切关系。《畿辅安澜志》载:“卫河,古清、淇二水所导也,汉为白沟,隋为永济渠,宋元曰御河,明曰卫河。”
   卫河浚县段自新镇镇双鹅头入境,经新镇镇、小河镇、黎阳镇、城关镇、屯子镇、王庄乡6个乡镇,到苏村北入黄河(黄河改道前),长71.1公里,河床宽60米至80米,右堤长74.88公里,左堤长58公里。
    这次确定的浚县运河沿岸的文化遗存有: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伐袁尚时,为运送粮草,曾在枋头村(今浚县新镇镇枋城村)建造的古石堰;位于浚县西南堤壕村附近金堤上,历代治河以息水患的宿胥口;延至唐宋时期的隋朝黎阳仓;春秋故城顿丘;明清时期异常繁盛的新镇渡口、淇门渡口、屯子码头渡口、圈里渡口;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的五孔云溪桥;枋城、耿湾、申湾、新码头、郭渡、王渡、下码头等与运河有关的地名。由于运河浚县段历史悠久,发挥的作用重大,所以,民间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如金鼓堆(枋城)、韩宰相妹妹筑金堤(宿胥口,今新镇镇堤壕村)、王越修云溪桥(县城)、泥咕咕大败宇文化及(县城)、龙槐拦驾(县城)。同时,发生了“曹操与袁绍黎阳大战”、“后赵石勒破向冰枋头之战”、“晋燕枋城之战”、“前秦后燕交兵枋头”、“隋文帝下诏建黎阳仓”、“杨玄感黎阳起兵”等与大运河浚县段有关的历史文化事件,这都是在大运河“申遗”中价值极大的文化历史遗存。调研组组长还建议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古石堰、黎阳仓等遗址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马金真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大运河浚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2007-6-8
大伾山:动态管理 不断创新 提升服务...2007-6-8
太极图风景区太极广场硬化工程完工...2007-5-30
浚县:让大伾山以新姿迎游人...2007-5-30
淇县旅游邀来旅行社老总献计献策...2007-5-15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徐光春书记视察郑石高速建设情况
徐光春书记视察郑石高速建设情况
河南旅游触摸查询机“双喜临门”
河南旅游触摸查询机“双喜临门”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