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资讯
内乡县衙:廉政教育好课堂
http://www.hnta.cn  2007-5-25 9:44:47  来源:内乡县衙博物馆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内乡县衙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注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建筑文化、楹联文化和寓教于乐节目等形式使游客从中受到廉政教育,实现了旅游与文化育人的双赢,成为廉政教育的好课堂,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
    建筑文化照壁,在县衙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警示作用。画面的正中,绘有一形似麒麟的怪兽叫“贪”,它是神话传说中的贪婪之兽,传说能吞吃金银财宝。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得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照壁绘“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起义成功当上皇帝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反腐败力度最大的皇帝,官员贪污银子超过六十两,就要剥皮装糠挂公堂,让新官触目惊心。因为他知道官员腐败超过极限,老百姓就要造反。朱元璋首创衙门照壁绘“贪”,意在警戒官员要以“贪”为戒,切莫贪得无厌。
    县衙甬道中间的石质牌坊“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说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公生明”三个字出自明代曹端的一则“官箴”,原文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曹端山西霍州人,中举后在霍州做学政。此人不仅学术造诣高深,而且品行卓异,培养学生称得上桃李满天下,永乐十二年,他的一位学生受西安府同知,临上任去拜别恩师并讨教为官之道,曹端则说出了这则不朽的名言,并被纳入官箴而流传至今。
    楹联文化在县衙楹联文化中,廉政楹联多之有多,如大堂“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是说欺负百姓如同欺负上苍,也等于自欺其人,辜负了人民就等于辜负了皇恩和国家,其于心何忍。典史衙正厅楹联:“报国当存清政志, 为民可效廉明臣。”此联是说为官者只有公正执法,两袖清风,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报效国家,就应当树立为官清正的志向,为老百姓办事就应该学习那些廉政奉公的贤臣。县丞衙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意思是说:当官的得到的金钱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索取了不应该得到的钱财,就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东账房正厅对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意思是说:真正廉洁的人,不会讲自己如何清贫;真正勤政的人,不会抱怨自己如何辛苦;重视倾听到的民间传闻,努力实践自己认识到的理论,实现自己的抱负。西账房正厅对联:“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意思是说:这里的金钱财物,一厘里毫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要廉洁奉公,取合法的收入,如果索取了不该得到的钱财,哪怕是一丝一粟,也会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和气节。最有名的还是三堂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由此可见这副楹联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可谓警世名言,绝无仅有。
    寓教节目以意境深远的县衙和博大精深的衙门文化内涵等为内容,先后开发出水晶镇纸、铜牌、纸扇、书签等40余种衙门文化深厚,有教育意义的县衙特色纪念品,使游客从纪念品中的内容上受到教育;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服装、音响、道具,定时推出了《知县升堂审案》、《宣讲圣谕》《锣鼓迎宾》、《知县出巡》、《知县迎宾》等大型节目表演,把廉政教育的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游客从节目表演中受到教育。

作者:  通讯员:余入海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内乡县衙:廉政教育好课堂...2007-5-25
南阳将举办第二届美食文化节...2007-5-24
宝天曼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07-5-24
南阳老界岭桦树盘高山湿地呈奇观...2007-5-22
“河南淮河之源文化节”隆重开幕...2007-5-21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座谈会召开
李成玉省长视察伏牛山旅游工作
李成玉省长视察伏牛山旅游工作
中博会上中部旅游展区“赚足眼球”
中博会上中部旅游展区“赚足眼球”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