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游”是山东西部的重要旅游资源,分布在梁山、东平、郓城、阳谷4县。最近,梁山县指责相邻县某旅游公司在旅游开发中涉嫌侵权。两方争议使水浒旅游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梁山、东平、郓城、阳谷四县分别属于4个地市,相距几十、上百公里不等,因为同属一省,有专家建议4县整合水浒旅游资源,加强规划和协调。但是,在整合水浒旅游资源中,要注意莫将“水浒游”注水变成齐鲁全省游,各地利益均沾。(《人民日报》10月9日)
在齐鲁大地上有许多和《水浒传》有关的名胜古迹,如:梁山县的水泊梁山;东平县的东平湖,腊山;郓城县的乌龙院,宋江故里;阳谷县的景阳冈,紫石街,狮子楼;高唐的柴府花园,古称东昌府的“江北水城”聊城等。有许多人建议将这些景色连成一线,打造山东“水浒游”的大品牌。我认为,此举宜三思而后行。
一思,巨额的重复投资市场风险有多大?早在几年前,围绕着开展水浒游各县的重复建设就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至今方兴未艾,如阳谷县计划投资9000万元建景阳冈旅游区;在宋江故乡郓城,计划投资1600万元建设水浒文化博物馆等。这些地方都是山东比较贫困的地方,一掷千万修建人造景点,市场风险有多大?
二思,“水浒游”能否变成齐鲁全省游?水浒游之所以有一定的吸引力,皆因为那部文学名著《水浒传》,水泊梁山无疑是贯穿全书所有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地理中心,水浒游的核心内容应是水泊梁山游,如果把与此有关的地方都扯进来,并且都打出统一的品牌,“水浒游”岂不成了全省游?
三思,假景点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有旅游开发公司在水浒旅游开发中,将某湖称为“梁山泊”,将该湖周围的几座山改称前后梁山、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山等。旅游景点是旅游公司的主要产品,向游客提供虚假的景点,与在市场上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有何不同?
有人认为,《水浒传》是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创意呢?殊不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对于今人而言,这种文化底蕴可以研究和挖掘,必须有根有据,但不能主观臆造,更不能拿假的景点来蒙人。
浓缩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旅游品牌才可能成为精品。“水浒游”即是如此,一部《水浒传》可以使得水泊梁山名扬天下,赚得足够的眼球,有可能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品牌,但是如果超出其底蕴和内涵所及,人为地把它做大,幻想能够各地利益均沾,结果可能会全军覆没。
历史文化旅游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不能仅靠一腔热情,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像上述与水浒有关联的县可以适度地搞点景点纳入当地的旅游规划,何必硬要拉大旗作虎皮,搞得遍地梁山英雄,既让旅游者失望,又劳民伤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