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农历“腊八”,也是释迦牟尼佛成道2551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尼僧寺院——登封永泰寺迎来了一桩喜事:中国、日本两位居士联合奉纳的两尊经幢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安放仪式。
昨日上午,永泰寺内莲灯摇曳、香烟袅袅。在尼僧、居士、香客进行了颂经、洒净水等一系列佛事仪式后,两尊洁白的高近3米的经幢立在了永泰寺中佛殿前。
奉纳经幢的中国张姓居士不肯透露姓名,他只是介绍了另一尊经幢的奉纳者日本居士卯辰征隆的情况。卯辰征隆的父亲是位汉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对中国文化非常喜爱,在日本经常接济中国留学生,也曾多次到中国来,因此发愿在永泰寺奉纳经幢一尊。张姓居士受委托请河南佛教石刻研究专家按照唐代经幢的风格进行设计,河北曲阳的石匠精心雕刻建造了两尊经幢,幢分三层,幢身呈八角形,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永泰寺的有关人员介绍说,唐代中期,佛教建筑中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经幢。“幢”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后改为石刻。置于殿前庭院内,成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经文、佛像等。五代、北宋,经幢发展达到高峰,数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永泰寺原有两尊唐代的经幢,可惜已经残缺不全。中日两国的两位居士奉纳两尊经幢,为增添永泰寺的文化内涵,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