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日报社驻洛阳记者站站长、内乡赵店人聂晓辉捐赠的《河南乡试朱卷》经由内乡县委书记王万鹏转交给内乡县衙博物馆收藏。 该朱卷为线装、木刻、善本,长23.5厘米,宽14.5厘米。为清同治庚午科,1870年,河南省河南府(今洛阳)廪生,乡试中式第三十三名举人张凤歧的朱卷全文,全书共14页28面,卷前为考生籍贯、身家情况,以表明身家清白。接着是中式举人的基本情况、同考官、主考官的职务、姓氏,对考生推荐的意见,对文章所作的评语。最后才是试卷的正文三篇,大致是修身养德方面的论述,文章“情深文明”、 “词达理举”。可谓科举考试的珍贵实物标本。 更为珍贵的是,此卷同考官(即阅卷者)为内乡县同治八年到任的钦家同知衔边崇暄(进士),作为同考官参加河南省乡试阅卷,按科场回避制度,批改河南府考生试卷。 清代乡试朱卷的出现使得内乡县衙衙门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为表彰聂晓辉先生热爱家乡支持文博事业的高尚品德,内乡县衙博物馆为他颁发了捐赠证书。
附:什么叫朱卷? 科举时代,不论乡试、会试,为防止考官熟悉考生字迹而进行舞弊,应试人的原卷(即墨卷)须弥封糊名,由誊录人用朱笔誊写一遍,送交考官批阅,称为朱卷。取中的朱卷,按红号调取墨卷,拆封时唱名写榜。乡试取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凡中式举人均可参加中央礼部举行的会试。另考中后,将本人在场中所作之文刊印赠人,也叫朱卷。这种朱卷先载姓名履历;继载始祖以下尊属,及兄弟叔侄,妻室子女;附载受业、受知师;最后选登文章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