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都温泉度假区)
(一)许昌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召开
5月8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三大品牌,即“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后古镇-体验之旅”,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今后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成为许昌旅游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会。
(二)建设包装许昌一日游精品线路
七月份,许昌市围绕“三国韵,花乡情,农家饭,温泉浴”这一旅游主题,采用一线串珠的形式将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许由寨、姚家村、甘罗古柏、中原花木博览园七个点穿成许昌一日游精品线路。该线路穿起了许昌的曹魏文化之根、许氏文化之根,许昌的历史文化之源、花木生态之源。为保证线路成功推出,李亚市长先后三次现场办公,对线路建设和提升作出重要指示。经过半年的建设,一日游线路已基本具备了向游客开放的条件,将于2007年春节黄金周正式向游人开放。
(三)旅游策划亮点频出
2006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旅游策划年。在这一年里,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资深策划机构——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深圳度假湾策划公司、北京来也旅游策划公司,分别策划规划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和旅游目的地》,“曹魏三国园”、《丈地餐饮一条街》。这些策划规划有效地整合了许昌旅游资源,提出了系统的旅游开发思路和新颖的开发理念,切合许昌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为下一步许昌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绘就了旅游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四)助推“三乡”申报结硕果
7月份,市旅游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批示意见,积极协调运作“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申报事宜,多次召开座谈会,为市文联就“三乡”申报工作提供资料、信息,使“三乡”申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许昌旅游文化的发展增添了鲜活的色彩,为我市旅游业品牌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五)“商标保卫战”顺利告捷
6月份,为保护地域文化遗产,我市打响了一场商标保卫战。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多次邀请专家梳理、筛选出500多项商标,并重点对70多项商标进行注册分类。市旅游局通过在许昌日报上展开系列宣传报道,并以举行商标推介会的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对地域文化特色商标进行注册保护,并率先垂范,对曹魏故都、宜居花城、莲城等17个商标进行了注册,各县市区也将所属的近20个商标及时进行了注册,这些举措带动了社会企业踊跃进行商标注册,使我市三国文化及本土文化商标及时得到了保护和利用。
(六)“中部旅游交易会”许昌旅游大放异彩
3月份,在首届中国中部(河南)旅游交易会上,市旅游局首次采用特装展台展示许昌旅游资源,通过画面展示、钧瓷手拉坯演示、假发模特队表演等多种形式推介“曹魏故都、宜居花城、神垕古镇”三大旅游品牌,成为交易会上的亮点。不仅让与会参展客商驻足留连,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和好评,宣传效果明显。11月份,我市又借助“2006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这一有利平台,在宁波举行了旅游项目招商专场推介会,来自加拿大、美国、台湾等国内外近20家投资商参加了推介会。推介会针对性强,形式活泼,效果显著,给与会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搭建起了许昌与海外投资商的友谊之桥。
(七)喜获“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殊荣
我市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后,又于10月份获选“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该项评选活动主要是根据城市在旅游环境营造、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比较而得出的,是对一个城市培育和提升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把握。我市获此殊荣,充分说明我市经过近几年开发建设和宣传营销,独特的旅游资源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旅游网站正式开通
9月份,许昌旅游网(政务网)、许昌旅游资讯网(商务网)正式开通。许昌旅游网采取的是政务、商务姊妹双网模式,即“一个平台,两个网址,双套页面”,集旅游政务、管理、宣传和电子商务于一体,旨在宣传许昌旅游,服务百姓生活。网站开通标志着我市旅游信息化水平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它将对宣传我市旅游资源,加强信息互通,方便百姓生活发挥重要作用。网站开能以来,受到了各届人士的喜爱,日点击率位达全市第三位。
(九)华佗“神泉”盛装亮相
8月29日,中国北方最大的温泉度假区-花都温泉度假区正式向游人开放,许昌旅游又添新亮点。花都温泉度假区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时尚项目,它的开业迎宾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许昌旅游品位,也开辟了度假旅游新天地,掀开了许昌生态度假旅游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十)瑞贝卡大酒店荣膺四星
1月10日,瑞贝卡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四星级揭牌仪式,我市四星级饭店增至两家,全市星级饭店增至18家。目前,全市旅游企业已从“十五”时期的13家增至目前的8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达18家(四星级饭店两家),床位达3000多个,住宿结构更趋合理。旅行社达46家(国际旅行社2家),向游人开放的景区近20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国家AAAA级景区1家,AAA级景区两家)。我市旅游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结构更趋合理,旅游业已迈向良性快速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