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已是落叶缤纷的时节。然而放眼许昌,依然是城区绿意浓浓、城郊绿树环抱、城外绿海田园,一幅“冬赏春景”的美丽画面。许昌,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竭力打造一张崭新的“绿色名片”——国家森林城市。
去冬今春,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审时度势,综合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条件,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许昌”的重大决策,并纳入我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年12月,我市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市委书记毛万春亲任第一指挥长,全市六个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创森”工作办事机构,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森”运动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广泛铺开。
让森林走进城市,使城市融入森林
近年来,我市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建设蕴含‘三国文化’特色的森林城市”,并把园林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构建布局合理的公共绿地。我市对老城区实施增绿造园、拆墙透绿、立体绿化,对新城区开发坚持“先植绿、后建城”,推动城市绿地均衡发展;注重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将精品工程建设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建设了一大批游园、广场绿地。“十五”期间,全市共改建、新建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绿地48处,公共绿地面积由2001年的168公顷增加到3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平方米增加到9.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
建设景色各异的道路绿网。城区所有新建道路都按照“微地形、全冠苗、小片林、多层次、多色彩”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位绿化。老城区道路则依照“整合资源、增建绿带、复层绿化、拆墙透绿”的原则,进行绿化改造,形成林阴路网。目前,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5%。
营造林水一体的园林景观。我市围绕“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目标,先后投资3亿多元,通过清淤、筑坝,引水入市,依河造景,依托城区内7条河流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绕城的亲水景观。
打造环境优美的庭院小区。按照“旧城区改造庭院绿地面积不低于总面积25%,新建庭院不低于30%”的标准,我市对市区333个单位庭院、居住区进行了园林式绿化改造。
目前,市区已建省级园林小区5个、省级园林单位9个,市级园林小区46个、市级园林单位75个,“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分别占市区单位、居住区总量的67%和63%,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个推窗望景、出门见绿的温馨港湾,我市也相继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河南人居环境奖”,2005年、2006年两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让园林环抱乡村,使绿色遍布城乡
许昌人素有造林爱绿的传统美德,许昌市的决策者们更是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森”工作目标,提出把许昌至长葛87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的生态建设和157个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和督察考评制度,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全民参与,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程。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我市一是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业。2006年,全市新增花木面积8.5万亩,目前全市花卉苗木面积发展到60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二是大力发展木本中药材。我市结合禹州市中药材种植、销售的传统优势,本着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开发,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三是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发展杨树、泡桐、刺槐、楸树等丰产林基地,目前全市已达到40万亩。
确定核心区域,注重生态建设。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市委、市政府将许昌市北外环路以北、长葛市南外环路以南、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京广铁路以东的87平方公里带状区域作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同时也作为我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核心区。推进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四纵、五横、四园、一基地”,将依托推进区内的道路、河流,以大型防护林带为骨架,以花卉苗木、木本中药材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为支撑,以生态园建设、村镇绿化为重点,实现“城在村中、村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格局。 让林业快速发展,使林带成为屏障
今年以来,我市把形成集城市和乡村绿化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绿色生态圈,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各类生态公益林47万亩,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屏障。
构筑绿色通道。今年,我市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通道绿化建设工程,完成G311线许昌至鄢陵段、G107线许昌至长葛段、S237线许昌至禹州段、G311线许昌至襄城段四条景观道路82千米长的高标准绿化,两侧林带各宽30米。此外,京珠、许平南、许尉高速公路许昌段两侧高标准绿化也已完成,其中京珠高速公路两侧林带各宽50米,许平南、许尉高速公路两侧林带各宽20米。目前,我市绿色通道长度已达1528千米,绿化率达96.1%
搞好平原绿化。我市结合淮河流域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工程、外资造林等重点造林项目的实施,建成了以防风固沙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使危害农业生产的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得到了控制。今年4月,全市6个县(市、区)已全部达到省定平原绿化高级标准。目前,全市农田林网面积已达421万亩,林网控制率达91.5%;有林业用地120万亩,已造林绿化103.9万亩,绿化率86.6%,林木覆盖率24.4%,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 如今的许昌,林网、水网交错有致,荒山野岭披上绿装,公园、广场、道路、河流、社区、庭院绿地和郊区林带相互交融,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阴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许昌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满目青翠,绿树成阴。那绿色,是健康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是和谐的颜色,如同跳动的音符,正走进许昌人的生活,而宜居的国家森林城市也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