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中费尽心机阻碍两人爱情的法海更是人人皆知。那么,故事中的法海和历史上的法海有何关联?近日,据文物考证:此法海非彼法海,历史上的法海不仅是焦作博爱县人,而且还是一位高僧。
12月15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物局、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众多文物考古专家齐聚博爱县,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白蛇传》人物原型法海的出生地在博爱提供更多的证据。
据史传,法海俗家名叫裴头陀,是晚唐明相裴休之子,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裴休一脉祖籍济源或山西文喜,因此,法海祖籍也应在济源或山西。然而,1999年,在博爱县清化镇酒奉村东北处发掘了唐代裴家的墓穴和墓碑,打破了这个说法。其中,墓碑是裴休的侄儿裴滈的墓碑,该墓碑碑文明确记载了裴休一脉家居唐朝武德县酒封(奉)里的历史事实,碑文中说明了裴滈死于“济源县华里之别墅”,“别墅”的意思是裴家休闲避暑的地方。根据这个碑文,以及唐宋时期行政地域的划分,与会专家认为法海祖籍博爱,而且他并不是迫害许仙与白娘子爱情的人,他与此事没有任何关系。
与此同时,与会专家又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法海的真名就叫裴头陀吗?专家们希望在进一步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的同时,博爱县更要把《白蛇传》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力和青天河美丽的风光有效对接,这将为博爱发展山水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焦作山水的一个文化特色。
相关连接:长期以来,由于《白蛇传》故事的流传,一直把法海钉在耻辱柱上1000余年,其实法海是一位有修为的高僧。据佛教很多著名史料记述,法海是裴休的儿子,少年得志,中进士及第。但裴休因自己贬官宁乡,深感仕途艰险,不愿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力劝法海出家为僧。法海出家为僧后,立志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有一年,法海到镇江金山寺,看见金山寺庙宇破败,他决心重修寺院。有一天,法海在挖洞时,挖出了黄金数锭,但法海严守佛门戒律,亲送知府衙门,后知府李绮深感法海非同一般,如实将情况上报朝廷。皇上大悦,把黄金重新还给法海修金山寺。后人尊称其为“开山裴祖”,并在寺中为其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