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是地处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发源地,境内山青水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近年来,该县以创建“旅游名县”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为载体,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品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提高服务水平,倾力打造“淮河之源,盘古之乡”品牌,旅游事业取得快速发展,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盘古之乡”称号,淮河源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荣获了2005年全市旅游工作一等奖,取得了该县旅游发展史上的一次跨越式发展。主要作法: 科学规划,增强建设科学性。桐柏县发展旅游坚持规划先行,拿出50万元资金聘请北京神州新世纪规划设计研究院及青岛、重庆的旅游规划专家组,以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文化生态为特色,编制了桐柏县近期、中期、长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开发详规,明确了发展目标,将桐柏旅游规划为“四区八线”的发展框架。“四区”:淮源景区、水帘洞景区、龙潭河景区、红叶园景区。“八线”:淮河探源旅游线、桃花洞生态旅游线、盘古溪文化旅游线、通天河《西游记》文化旅游线、叶家大庄红色旅游线、红叶园生态旅游线,龙潭河佛教文化旅游线、红桂清(红石崖、桂泉寺、清泉寺)旅游线。一区一个主题,一线一个特色,突出桐柏的资源优势,为桐柏旅游绘就了一幅发展蓝图,避免了开发的盲目性,增强了建设科学性。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旅游品位。一是狠抓配套设施建设。在淮源景区盘古溪、通天河、桃花洞景区铺设花岗岩步游道8000米,使水帘洞景区、桃花洞景区形成一个旅游环线;新建游览栈道300米,景观桥6座,新修并硬化了黄岗乡政府至红叶园公路及龙潭河景区公路21公里,对进入桃花洞景区的8公里公路进行了改造加宽。扩建停车场3个,新建星级厕所6座,并完善了相应的道路标示、卫生设施等。二是打造精品文化景点。结合《西游记》文化,包装通天河旅游线路,建设了《西游记》人物雕塑、文化石刻、承恩草堂,修复了灵感庙,新建文化游廊等。结合盘古文化,包装盘古溪旅游线路,新建了标志性牌坊门、大型摩崖石刻、文化游廊、盘古祖殿及拜祭台等设施。结合鬼谷子文化及良好的生态植被,包装桃花洞景区及情人谷。结合红色文化,修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叶家大庄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将于今年10月竣工开放。结合佛教文化,兴建全国第六家、我省唯一的一所佛教本科院校——河南佛教学院,该学院已于6月18日开工奠基,将于2007年建成招生。结合生态游,实施了黄岗红叶园一期开发工程,为该县旅游新增了一大亮点。三是兴建龙潭河水库。水库位于龙潭河景区东南边缘,总库容1453万立方米,总投资2700万元,主体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竣工。该库建成使用后,青山环绕,碧波荡漾,山水相映,对改善桐柏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品位将起到积极作用。 扩大宣传,叫响“淮河之源、盘古之乡”品牌。近年来,该县在品牌宣传上狠下功夫,通过举办淮河源文化旅游节、兰花博览会、红叶节、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全国盘古文化研讨会,邀请邵华将军及中国摄影家协会来桐柏采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举行水帘寺方丈升座庆典等大型有影响的活动,并利用河南佛教学院在桐柏落户、筹拍《桐柏英雄》电视连续剧等机会大力宣传“淮源”品牌,宣传桐柏旅游。“五一”期间还与河南卫视《旅游》栏目联合举办了互动性旅游娱乐项目“穿越通天河猪八戒背媳妇大赛”,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除利用电视媒体加强宣传外,还充分利用报刊、参加国内大型旅游推介会、组织宣传大篷车等形式,开展日常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打响“淮河之源,盘古之乡”品牌。通过积极争取,荣获“中国盘古之乡”、“中国天然碱之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等荣誉。 加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一是加强景区管理。成立了龙潭河景区管理处和淮源景区管理委员会,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对各景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及业务培训,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文明用语、礼貌待客,保证服务质量。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成立了“桐柏盘古神旅行社”等两家旅行社,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同时成立了景区治安大队,大力整治宰客、欺诈、不合格商品出售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入开展“四创一争”(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旅游名县、争摘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活动,集中整治了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城区火和景区环境得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为旅游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