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2002年洛阳在现在的周王城广场发掘出“天子驾六”车马坑后,昨日,该市又在唐宫西路小学建筑工地发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车马坑。其中北侧的车马坑(以下称1号坑),一车六马,属驾六;南边的车马坑(2号坑)发现两辆车,均是一车两马。此车马坑位于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西北500米处。洛阳市文物局局长郭引强认为,此“一车六马”应为“天子之乘”。 记者昨日在发掘现场看到,这两座车马坑坐北向南,均属长方形竖穴土坑,位于洛阳市唐宫西路北侧,两坑中间有生土墙隔开。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潘海民介绍,1号坑长4.3米,宽3.8米,坑深1.7米。发现一车厢、一车轴、一车辕、一车衡、二车轭、二车轮,六匹马等遗迹遗物。1号坑内的“驾六”,其车衡下有两马,车辕两侧又各有两马,左右两侧各有一匹马身压在车厢下边。2号坑长5.7米至6.9米,宽3.5米,坑深1.7米,发现有两辆马车。2号坑内的马匹位置很明确,都在车厢前边。其中最大的一辆马车其轴长2.7米,比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展示的马车还大。 潘海民说,本次考古发掘有许多新发现。在1号坑内,有一根与车辕近乎平行的直径四五厘米、类似木棍形的构件;2号坑北边马车车厢前一高度50多厘米、一圆弧形的构建;在马车轴两端发现的错金铜轴头,这些在洛阳车马坑发掘中都是首次发现。本次考古发掘最意外的当属“驾六”。但它和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原址保护的“驾六”有不同之处。本次发现的“驾六”其六匹马围绕着车辕排列,除车厢正前方的两匹马脖子正好位于车衡下边外,其余的四匹马没有任何“缰绳”与车子相连,有两匹马还被压在了车厢下边;而“天子驾六”的六匹马在车厢前以车衡为轴线一字排开,都有缰绳与马车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