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郑州”成为世界旅游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
这一天,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222个著名旅游城市的市长,云集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开了国际旅游城市间合作、交流、发展的先河;同样是这一天,参加论坛的222位市长联合签署并发表了《郑州宣言》。于是,《郑州宣言》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世界旅游史上第一份以城市命名的旅游宣言。
如何认识《郑州宣言》的意义?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规划系主任龚绍方教授认为,《郑州宣言》树起世界旅游史一座新的里程碑,将推动世界旅游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郑州宣言》提出了关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崭新理念,对世界旅游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龚绍方:《郑州宣言》是在机遇和挑战中应运而生的,它提出了关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崭新理念,包括城市与旅游互动共赢、共生共兴;促进城市旅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兼顾城市旅游当前发展、长远发展等,这些理念必将对世界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创造未来遗产的历史使命,为城市旅游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城市与旅游协同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记者:这些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什么背景呢?
龚绍方: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现实背景:其一,城市发展破坏了城市文化个性,因而影响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如我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城市同质化等。
其二,旅游业发展改变了城市正常社会结构,导致了城市功能单一化的纯旅游城市现象。如意大利威尼斯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但随着游客蜂拥而至,许多当地居民不得不离城退避。据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威尼斯的常住人口持续下降,到现在只剩6万人左右。
记者:在旅游与城市共同发展方面,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旅游城市已经成为典范。这些城市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经验呢?
龚绍方: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旅游城市,各自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像维也纳这个遐迩闻名的“音乐之都”,就始终保持着格调高雅的世界旅游名城形象。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森林、绿地、沼泽和葡萄园环抱城市,内城的古街道纵横交错,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坐落其间,辉煌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造就了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尤其令人难忘的是,维也纳城市旅游中的音乐特色极为突出,在每年的12个民俗节庆活动中,有狂欢节、音乐节、舒伯特节等7个节庆活动与音乐直接相关。
这些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历程说明:城市是旅游发展之基,旅游是城市活力之源。在统筹兼顾旅游与城市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化,既有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永久利用。
记者:《郑州宣言》提出要提升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把旅游业培育为城市经济的重要产业,请具体谈谈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综合作用?
龚绍方:对于经济而言,旅游业促进了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平衡发展。旅游业涉及国民经济17个产业和109个行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可以通过对城市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使城市经济发展获得良好的叠加效益。此外,旅游业还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是实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拉动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和谐发展的动力。
对于社会而言,旅游业创建了和谐开放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和谐社会基因,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旅游的发展都以和谐为目的,正如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此次论坛致辞中所言:“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旅游是人们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一个地方只有拥有高度‘和谐美’,才能成为世人心目中的旅游‘圣地’。”
同时,旅游是天然开放的产业,开放是旅游的本质属性。城市只有在开放的形态下,人流、物流、信息流才会畅通无阻,旅游才能兴盛。因此旅游业是带动城市开放的活力。
记者:请谈谈宜居城市与宜游城市的关系?
龚绍方:一个城市的环境与设施要同时满足居民与游客两群体的家居、工作、休闲、客居、游乐等五种不同活动,实在是一件很艰巨的工程。
伦敦以合理的功能分区将新城与老城、文化区与商业区、生活区与商务、娱乐、游览区等大致分开,以不同社会群体平行或交叉活动模式妥善安排居民与游客,完善的城市服务设施,并以雄厚的消费品供应保持了生活水平的稳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杭州是我国较好解决宜居和宜游问题的旅游城市。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合理,优美秀丽的山水城市环境,配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城市服务设施完善,消费品供应充足,物价稳定,能够同时满足居民与游客的各项需要。更重要的是,杭州城市较慢节奏的休闲氛围和居民亲切礼貌的待人民风,创造了良好的宜居宜游环境。
《郑州宣言》倡导:“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及管理中充分考虑游客的需要,努力实现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和谐交流,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记者:《郑州宣言》还提出要通过发展旅游来宣传城市,通过发展旅游来美化城市。那么,旅游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功效”呢?
龚绍方:旅游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可谓事半功倍。比如,一句古民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让苏州和杭州名扬天下,游人如织;比如,潍坊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山东小城,却随着“国际风筝节”飞向了世界;比如,昔日在鲁迅文学中,人们知道了绍兴这个江南小城,今日在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中,人们不仅亲自品尝了鲁迅故乡的滋味,还看到了一个江南新城的崛起;再比如,如果没有“焦作山水”这个美丽的旅游品牌,省外又有多少人知道焦作这个煤城呢!
记者:《郑州宣言》赋予旅游一项使命,那就是把旅游打造成为城市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龚绍方: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与工作交流机制,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分享在旅游与城市互促并进方面的良好经验,拓展旅游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旅游的共同发展。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助理杰弗瑞·李普曼所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欣赏以及所有人类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它已经成为建立世界和平和和谐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