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天,位于许昌市区衙前街的许州府衙以格外大气、亮丽的形象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座昔日在时间的流逝中寂然无声地驻守于城市一隅的古代建筑,在刚刚到来的新年里,重新焕发出了曾经有过的历史神采。
记者昨日从许昌市文化局文物文博科得知,许州府衙的原址修复工程经过100多天的紧张施工,已经全面竣工,并于2007年年底顺利通过了古建筑专家的验收。
许州府衙位于原州城中轴线北端,为清直隶州州署,即汉、唐以来旧基,坐北朝南,长80丈,宽22丈,自南往北,其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古颍川郡坊、大门、仪门、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后庭)等,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三堂在中和堂后,为郡治之退补堂,是知州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该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整体给人以高敞轩昂、宏丽精致之感。后庭是知州起居及家人的居住场所。该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
据清乾隆《许州志》记载,自唐代开始,许州的名称即相对稳定,明为许州,清为许州府,后又称直隶州。民国年间,许州府衙为许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府官衙。新中国成立后,许昌专署、许昌县人民政府等皆在此,署衙曾辖4县、9县、11县。2001年,许州府衙遗址被核定公布为许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许昌市政府在许州府衙遗址开发建设魏武帝广场和曹丞相府,根据省文物专家对许州府衙保护方案的论证意见,对现存两座单体建筑(三堂、后庭)实施原址保护。其中,古建筑的墀头、脊、吻兽、椽、飞、门、柱础等构件,以及两座建筑的隔扇窗、室内小木作均按照明清衙门建筑样式进行整修恢复。
许州府衙原址保护和维修,是我市探索文物保护新途径的成功实践。原址保护并经全面修缮后的三堂和后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许州府衙的历史文化信息,并成为许昌的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对研究清代官署建筑规模、形制有着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