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郑州市旅游局已接到了65家农家乐经营单位申报星级农家乐的申请书。
按当地旅游部门的设想,借助星级评定,整合包括农家乐在内的郑州近郊旅游资源,打造出一个市区为中心、辐射30公里的乡村旅游圈。
农家乐项目有点散
“从去年到今年,政府主要鼓励农家乐数量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仅黄河南岸郑州段就有近万人从事农家乐及相关产业。”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李业煌说。
他认为,郑州市的农家乐目前处在自然发展和竞争发展并存时期,“要进入规划发展阶段,资源整合必不可少。”
据悉,现在的230多家农家乐,多以餐饮、住宿经营为主,成规模的仅40多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公司化的“农家乐”项目,更多的则是庭院式的农家乐项目。
“数量上来了,农家乐却还是‘游击队’状态。”黄河人家农家乐负责人李广胜说。
整合农家乐资源
“使农家乐从量的增长转入质的提升,是这次我们组织农家乐星级评定的初衷。”李业煌说,“让农家乐上星,可借此强化对农家乐的行业指导。”
具体的评选办法为:按照《郑州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对农家乐的服务水平、卫生、设施等进行打分,依分数高低,评出五个星级。“规模太小的,将不批准其为农家乐项目。”李业煌说。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海萌辉说,农家乐最终发展方向是景区化经营。郑州市应当循此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以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基本要素的近郊游游格局。
据了解,惠济区已制定出农家乐升级改造思路: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和花园口旅游区两个景点为依托,围绕三条路线,实现农家乐的连片发展。
农家乐也须练内功
由于农家乐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农家乐经营者如何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化经营就显得更为迫切。
海萌辉建议:近郊景区内的农家乐项目,要突出景区物产特色,围绕特产、风光做文章。
依托于某一个农业观光项目的农家乐项目,可以扩大旅游品种,争取在淡季有所突破,形成一个循环发展的旅游模式。
位于郑州北郊、以休闲为主的农家乐经营项目,可以走公司化的发展路子。譬如依托“思念果岭”的大年农庄农家乐项目,就因为背靠思念集团,很快扩大了经营规模。
“在发展农家乐方面,政府的任务是打造大环境,但突出特色、营造小环境还要靠经营者。”李业煌说,“只有在政府、业主的双重努力下,才能实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