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假日调整民俗咋游?
http://www.hnta.cn  2007-11-27 9:58:44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民俗莫低俗

  □李昆亭(南阳)

  在促进民俗旅游开发和大力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保护文化传统的健康、本真以及鲜明的特色,莫让民俗文化被低俗文化侵袭而变了味。

  专家指出,当前民间文化的开发热中各种形式的“伪民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一些景区在民俗开发中迎合猎奇心理,不分精华与糟粕统统加以包装利用,一些封建迷信行为被冠以传统文化之名成了景区的卖点。一些地方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炮制假景点、假古迹、假民俗。

  低俗,也许能够赢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但是对于游客的精神污染以及传统文化的破坏力不可等闲视之!

  咋能有玩头?

  □范军朝(宝丰)

  过去,民俗游一般都是作为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旅游产品的附属旅游项目,真正能单独成“气候”、受到广大游客追捧的民俗游并不多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和大多数民俗游内容单调、规模较小有很大关系。

  当地有关部门在加大力度开发民俗游的同时,要不断挖掘当地的独有特色,进一步扩大其不俗的规模,从而改变“附属性”的地位,从根本上成为能独挑大梁的旅游热点。

  巧打特色牌

  □陈云飞(新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的民俗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是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二是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三是民族特点鲜明,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对于地方旅游业来说,应扬长避短,以开发民俗旅游作为自己的特色、优势。要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异与求古心理,充分开发异特与古老资源。

  我国的民俗旅游资源,在相当程度上还处于待开发的原始矿藏阶段。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形成旅游产品的特色,弥补以纯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不足,提高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切莫“向钱看”

  □孙岩(商丘)

  民俗,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不可多得并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因此各地对民俗游的发展都很重视。但是有些风俗表演充斥着“铜臭”气,不仅门票贵,而且有的表演特别是婚俗表演还强拉游客参与,一些男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稀里糊涂与人“拜堂成亲”了,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下个“林妹妹”,拜了堂的“新郎”少不了要给“新娘”发红包。许多旅游景点就是抓住了客人的这种猎奇心理而大肆“宰客”,给原本神圣纯洁的风俗蒙上了低俗丑陋的外衣,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各地在开展民俗旅游时,一定要正本清源,不可一味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民俗资源。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假日调整民俗咋游?...2007-11-27
重阳节的文化核心是吉祥和谐...2007-10-19
国家旅游局官员:新休假方案基本确定...2007-10-8
九华山率先取消寺庙门票...2007-9-21
景区涨价不妨"异地听证"...2007-8-28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汴梁金秋”满城菊花待游人
“汴梁金秋”满城菊花待游人
豫鄂皖三省共同打造大别山旅游
豫鄂皖三省共同打造大别山旅游
全省模范导游员、优秀导游员接受表彰
全省模范导游员、优秀导游员接受表彰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