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岁月积淀 菊韵溯源(二)
岁月积淀 菊韵溯源(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17 9:58:5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特色浓厚,彰显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1983年举办首届菊花花会以来,伴随着菊花花会的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充实了菊会内容,提高了菊会的文化内涵,还充分彰显了古城开封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7年3月18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与开封市政府联合创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启动典礼,2007年10月18日至11月1日在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论坛。目前该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引起了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强烈关注。

    为传承菊花文化、推广菊花知识,200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编纂《菊谱》一书,并成立了编纂委员会。该书编纂人员不懈努力,历经10个月,终于在第十届中国菊花展览会暨中国开封第28届菊花花会举办之际,拿出了这部包含1606张品种菊照片、15万字的菊花艺术专著——《菊谱》。该书的出版首发,创下传承历史最长、菊花品种标准照最多、征集面最广的纪录,把菊花文化发掘和弘扬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10月15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菊花研讨会、中国菊花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在河南开封汴京饭店召开,来自法国、日本和国内的10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是探寻菊花历史文化,交流优秀菊花种质资源信息及新品种培育技术经验,探讨最新菊花栽培管理技术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开发利用,讨论目前菊花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菊花产业发展方向及思路,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及推广,带动菊花产业的发展。

    2011年11月12日,开封第29届菊花花会期间,开封市举办了首届以菊花为主元素的烹饪大赛,“水晶菊花饺”、“菊香豌豆糕”、“菊汁海鲜鲈鱼”、“莲耳菊花包”……百余种以菊花为主要元素的精美菜肴引发观者惊叹。

    此外,还有“翰园金秋”菊花灯会、京剧票友专场演出、摄影大赛、传统武术展演、老年门球赛、青少年书画大奖赛、老年书法家作品展等一批参与性、观赏性强的活动。
花搭台,经贸唱戏,菊花带给开封的是大项目、好项目
菊花是庭院里傲霜盛开的精灵,它坚忍不拔、随遇而安、包容大气。菊花的气节象征着开封人的豪爽、热情,菊会更是引来八方来客,四海宾朋。30多年来,开封菊会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全世界,成为展示当代开封人精神风貌的平台,成为开封与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平台,为开封带来了无限商机和财富。

    “近年,开封菊会的经贸戏精彩不断、好戏连连。开封素来以菊为媒,以菊会友,每年菊会期间,国内外宾朋纷至沓来,在开封游园赏菊之余,菊会经贸洽谈活动更让商家了解开封、投资开封、落户开封,与开封签下了一个又一个共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助力开封经济快速崛起。”市商务局局长黄东山谈起菊会经贸活动时说。

    花开时节动京城,吸引游客接踵而来
    菊花时节游汴京。汴京城中处处是菊花,处处是景致。金秋十月,来开封自然不能错过菊会。换言之,越来越多的游客就是冲着一年一度的菊会来的,赏菊花、逛公园、品夜市,开封成了秋日里的旅游胜地,来开封的游客玩得不亦乐乎。

    菊花,天生丽质,可刚可柔,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其倾倒。渐渐地,菊花被开封城镌上文化标签,悠悠的菊花情节,在开封延续了千年。“菊花的魅力不可言说,让人不禁想问,不知道是菊花选择了开封,还是开封孕育了菊花。”开封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红宁说。

    李红宁说,30多年来,菊会已经成为展示古都开封菊花之美、城市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一张亮丽名片。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2012年,我市每年菊会期间的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旅游规模越来越大。菊花使开封扬名,菊花成了开封的符号,与此同时,菊会对开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开封成为“菊花之乡”,菊花产业逐年壮大
    开封养菊历史悠久。唐代时期,菊花已被广泛种植和观赏。每逢重阳佳节,民间就有花市赛菊的习俗,宫廷内更有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赋菊花诗等习惯,以增添节日气氛。

    方块田里整齐地栽种着一行行叶片翠绿的菊花,悬崖菊、大立菊、造型菊、盆景菊等菊花长势旺盛。虽然此时的菊花还只有叶子,不曾见到花朵,然而,透过这片片翠绿,可以想象两个月后,到了菊花怒放时节,这里满地尽是黄金菊的景象。

    “菊花是原产我国的世界名花,我国有3000多年的菊花栽培历史,观赏历史就有1600多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开封人的骄傲,谁让开封菊花甲天下呢。”开封菊花协会会长徐颂文介绍着菊花与开封的渊源。

    30多年的菊会为开封积累了丰富的菊花栽培经验,更让“菊花文化”深入人心,让古城文化和菊花文化交相辉映。开封种植的菊花不仅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而且在我市禹王台公园、龙亭公园、汴京公园、铁塔公园、天波杨府和近郊等地均设有菊花生产基地,逐渐形成了年栽培、销售几百万盆菊花的产业集群,为开封带来极大收益。

    徐颂文说,菊花的经济用途颇多,可以入茶、入药,作为食材,更能美容养颜,还可以做成饮品、菊花酒。发展开封菊花产业的下一步就是创新思路,着手菊花产业化发展和菊花文化的深度挖掘,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是菊花产业逐步壮大的关键。

    菊会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开封浸润浓郁的菊花芬芳,城市品位得到提升
    “一座城市的品位,在于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文化享受和美感。城市作为聚集产业的平台,品位是一个重要支撑,没有品位的城市难以吸引人才和资金。可以说,我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菊会的举办。”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程子良如是说。

    他认为,菊会是一张打响开封城市品牌的“外交名片”,它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开封的城市品位。菊花花会的举办,既扮亮了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又有力地弘扬了菊文化和菊花精神,为我市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菊会也转化为具有更深厚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每年菊会期间,市民因为菊会而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开封更因菊会而引来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邵爱香表示,菊会是展示开封、推介开封的一个窗口,是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的一座桥梁,是增进交流、共谋发展的一个平台。借助菊花这一载体,以菊办节,使菊会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品牌,开封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投资环境也因此带上了浓郁的菊花芬芳。

    菊花文化节是一个信号,将助推开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随着菊花花会名字的更改,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将更加丰富,将成为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开封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赵瑾认为,“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这一举措正是为了实现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将菊花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合,让其在开封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菊花独特的风韵已成为古城开封的象征,被定为市花,开封也因此被称为菊城。多年来菊会的成功举办,为弘扬开封优秀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话菊趣事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