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悠扬的叫卖声
悠扬的叫卖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6/25 15:34:2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古城开封,古韵悠悠。当年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也堪称一绝。

    印象颇深的是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包公湖东岸的一条小巷里,那时的房子大多是青砖灰瓦、翘檐挑脊、屋高院深。入夜时,整条小巷、整个院子,寂静得像凝固了似的。忽然,一声飘忽而至的叫卖声划破夜空:“汤圆哟——热哩——甜哩……”顿时,我睡意全消,缠着大人去盛上一碗汤圆,甜甜的、热热的、软软的汤圆送入口中,这一夜才睡得安生。

    儿时贪睡,清晨大人叫几遍都不想起床。然而,当巷子口传来“豆腐脑儿——热哩,又热又嫩……”我立即翻身下床,端起碗,向母亲要上两分钱,便朝巷口冲去。

    那时的沿街叫卖者都有一套本事,不大的担子、筐或小推车里能装满各式各样的时兴货。例如卖菜的大爷这么吆喝:“哎……来吧!有黄瓜、笋瓜、大倭瓜,有豆腐、豆干、嫩豆芽,有青菜、白菜、空心菜,荆芥、芫荽(香菜)恁捏吧……”“恁捏吧”的意思是这些小菜捎带着“饶送”。买菜者也只是轻轻地捏上一小撮儿,不会多拿。卖酱菜的是位俊俏的少妇,小推车上琳琅满目,喊起来声音甜润:“打酱油打醋,豆腐卤臭豆腐,芥疙瘩咸菜……杞县的酱胡萝卜……”这些叫卖者行迹很有规律性,每天转到某街某巷某个院门口,不会差几分钟。由于方便准时,那时家里虽没有冰箱,但现吃现买,吃的都是鲜物。

    叫卖者的行当、唱词大都是祖辈相传、老腔老调,很多叫法与发音同现在有较大差别。比如收废品者这样吆喝:“卖那书纸报纸,破胶鞋、破皮鞋、破运动鞋,破铺衬烂套子,卖那琉璃瓶吧……”“破铺衬”就是旧衣碎布,“烂套子”就是旧棉花套,“琉璃瓶”即酒瓶、油瓶、药瓶等。旧时还兴用家里的废物品直接换小商品,比如卖蜂蜜糕的小贩是这样喊的:“回家找、回家找,长头发、碎布条,破铜烂铁旧橡胶,牙膏布袋废书报,拿来换俺的蜂蜜糕……”废物利用,以物易物,各得其所。

    叫卖者的声调可不是扯起喉咙随便喊,而是有腔有调、有板有眼、韵味十足。本地的商贩,叫卖的腔调大多与豫剧、曲剧、二夹弦等剧种有渊源,而且吐字发音多用方言。外地来的小贩,便是南腔北调,五花八门。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江苏来开封卖梳子、篦子的,他一阵“麻……嘘几备几……”的吱哇声,弄得满街巷的人一头雾水。最后,还是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慢悠悠地提示大家:“他是卖木梳的,喊的是苏州评弹调。”

    叫卖者发音讲究抑扬顿挫、舒缓有度,声音不大但传得远,若隐若现地在古城上空缭绕着、飘忽着,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街上叫卖声还有,但老腔老调、有韵味的不多。比如收废品的,多是干吼直喊,有的还用上了喇叭,使人不觉得优美,反倒成了一种噪音污染。

(作者:辰飞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城的瓦当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