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垂帘听政的高太后
垂帘听政的高太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2/20 15:43: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年仅10岁的赵煦由于宋神宗过早地离开人间而被推上了权力的最高点,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年龄是无法处理国家大事的,所以在宋神宗弥留之际就接受群臣的建议,让高太后权同听政。因此,赵煦在位的第一年号称作为“元佑”,意思就是他和他的祖母高太后一同执政,但是实际上一切的军国大事的最高决策权全掌握在高太后手中,从此高太后开始了九年的垂帘听政。

    高太后(1032---1093年),乳名为滔滔,祖籍是毫州蒙城,其出身相当高贵。她的曾祖就是宋太宗时以武功闻名的高琼,她的母亲就是北宋开国元勋大将曹彬的孙女,而她的小姨就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她和宋英宗青梅竹马,字皇宫中长大,曹皇后对待她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后来,在宋仁宗和曹皇后的主持下,她嫁给了宋英宗。宋英宗一即位就册封其为皇后,宋英宗病死之后,她的儿子即位,也就是宋神宗,她又成了太后。在自己的儿子病逝之后,由于宋哲年幼,所以就开始了摄权。 

    高太后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对于一切变法革新都持反对意见。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就极力的阻挠,也正是由于后宫的力量才迫使宋神宗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变法没有得以深入进行。甚至在宋神宗的弥留之际,高太后还当着他的面说:“我要给你改某事某事,凡二十余条”。现在高太后辅佐孙儿主持朝政,大权在手,就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开始实施各项法令。她以恢复祖宗的法度为已任,立即启用了一批守旧派的人物,对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吕公著和文彦博等人更是大加重用。而对于变法派的重要分子和奉行新法的官员如吕惠卿、章惇、蔡确等坚决地予以排挤和打击,对于宋神宗在位时期推行的一系列的新法全盘否定,一个一个地给与废除,一时间,朝廷兴起了一阵清算新法的狂潮,史称“元佑更新”。字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在对外政策上比较软弱。应西夏的要求,将王安石变法期间宋获得的西夏的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今宁夏东部和陕西省北部)还给西夏。高太后不仅主持朝政还直接控制赵煦的生活起居。赵煦原先的日常生活是由老宦官刘惟简等几个熟悉的内侍照料,但是自从高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就将刘惟简等人全部调走了,另外派给了他二十个宫女,但是这些宫女的年纪都不小了,大多是四十多岁。小皇帝整天的和这些婆婆在一起,当然是没有意思了,所以他很想找个年轻的女子陪伴自己,但是又不敢直接向高太后表白,就秘密派人查访,但是这件事情却不知怎么在民间传开了。于是就有谏官上奏,高太后一面在朝廷上多加解释,否定这件事情,一面轮番审问侍奉赵煦的宫女。赵煦见回来的宫女一个个都红肿着眼睛,就吓得不敢作声了。

    又过了几年,赵煦的年龄也逐渐成长起来,高太后觉得是给他找个皇后的时候,所以就物色了百名世家少女入宫备选。高太后起先看中的是宋仁宗时代战功卓著的大将狄青的孙女,门第显赫,而且年龄也适合,但是美中不足的她不是嫡生的,有人就议论说名分不正,高太后只好放弃了。在寻找中,高太后发现眉州防御使兼兵都虞侯孟元的孙女端庄贤惠,很是喜欢,还亲自教她宫廷礼仪。元佑七年,赵煦已经17岁,孟氏年方16,高太后就决定给赵煦册立皇后。于是命翰林起草制词,命有司议定立后六礼。这一切全是高太后一手包办的,赵煦没有一点的发言权。五月十六日,赵煦册立孟氏为皇后,结婚典礼盛况空前。但是赵煦并没有显得高兴,反而是有点不满意。高太后也感到这是一件错事,但是没有办法,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守旧派的高太后本身对于稳定朝廷和稳定边防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内恢复了安定局面。宋朝的这种政治局面对于夙敌辽国起到了震慑作用。辽王戒其臣下,不要再到宋辽边境挑畔,说:“南朝又恢复了仁宗时代的政策了”。高太后本人十分地注意节俭,高太后下令散遣修京城的役夫,减少守卫皇城的兵卒,停止了皇宫的建设工程,还停止了其他一些浪费民力的项目。高太后还告诫京城内外都要免除苛敛。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团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学。

    高太后十分注意自己家族的名誉,并没有因掌握大权而发展后党。早在宋英宗在位时期,高太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宋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太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宋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高太后的两个侄子公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决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刑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刑恕逐出了朝廷。

    由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元佑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重,召大臣吕防。范纯仁等入内,对他们说:“我死了以后,皇上是不会再重用你们的了。你俩应当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动退避,让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祸”。几天后,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

(作者:曹阳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