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志的宋神宗终究还是没有从兵败西夏的痛苦中挣脱出来,在元丰八年三月去世。随后登基的是宋神宗的长子赵煦,即历史上的宋哲宗。而宋哲宗登基的时候,只有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小皇帝是怎样即位的呢?
宋哲宗的原名叫赵佣,生于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七日,原本是宋神宗第六个儿子,但是他的前五个儿子在出生不久就相继夭折了。本着希望第六个儿子能够像平民子女一样的缘故,宋神宗就没给他起非常好听的名字,而是取名为赵佣,同时授予他为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为均国公。元丰五年(1082年)尚为幼童的赵佣又升迁为开府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赵佣没有辜负其父亲的期望,不仅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且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宋神宗又是一个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的青年君王,不但善于处理朝政,而且很善于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对于这个聪明的儿子更是宠爱有加。宋神宗在处理完朝政之后,闲暇之余,总是忘不了对儿子进行一番教导,所以父子关系非常好。赵佣也是非常的懂事,在父亲的教导下,虽然没有专门的拜师求学,却也能背诵七卷的《论语》了,字也写得非常工整。
元丰七年的一天,在富丽堂皇的集英殿内,乐声绕梁,宫廷大宴正在进行。文武群臣分作两班,内侍宫女穿梭其中,热闹非凡。年方37岁的宋神宗比往常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心情显得格外的高兴。此时他的长子赵佣就坐在身旁,他是特意安排赵佣来侍宴的,并且特意把他的郑重其事地介绍给文武大臣。虽然,赵佣是第一次经历这样大的场面,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紧张,相反,他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的温和雅俗,礼数也是进出有度,因此博得集英殿中文武大臣的交口称赞。
孰料到了这一年的冬天,精神焕发的宋神宗竟然生起病来了,而且愈加的严重。明智的宋神宗非常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社稷的安危,所以在得病之初就有了立太子的打算,他说等到来年的春天,就将赵佣立为太子,并且请司马光、吕公著来做他的老师。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皇后向氏,还有当时的重臣王珪等人对于立赵佣为太子的安排并没有什么异议,该太后甚至做好了准备,命内侍秘密赶制了一套小孩穿的龙袍,供赵佣仓促即位时用。但是当时的右相蔡确和职方员外郎刑恕却有另外的打算,他们图谋将宋神宗的胞弟歧王或嘉王推上皇位。他们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高公纪来达到目的。刑恕找到这两个人说:“圣上看样子是很难支撑下去了,而延安郡王又非常年轻,所以太子之事应该早点决定,歧王、嘉王都非常的贤明的”。高公绘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就愤怒地说:“你这是什么话!这些事情是我们能做主的吗?你这不是想让我们家惹来祸患吗”?刑恕知道自己碰了钉子,知道自己的阴谋是没有多少人来支持的,所以就和蔡确转过头来,支持延安郡王来继承皇位,来获得赵佣的赏识,同时想借机除掉和蔡确有矛盾的王珪。
二月底,各个省院的长官到福宁殿来探望宋神宗的病情,并没有当着宋神宗的面谈论立储的事情。待到退下之后,群臣在枢密院的南厅议论此事,蔡确一个劲地逼王珪对此事表态,假若王珪稍有异议,就有事先安排好的开封知府蔡京率领的杀手将王珪杀死。但是王珪向来谨慎怕事,而且又是口吃的厉害。面对蔡确的追问,他结结巴巴的连说了几个是字,然后才慢慢吞吞地说:“圣上有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情得着讨论”?至此,蔡确无计可施。
这样大臣的矛盾没有公开化,没有形成可怕的事件。随后又一天,几位重臣来到宋神宗的病榻之前,王珪就立太子之事询问宋神宗:“去年冬天圣上曾经说,等到今年的春天就立延安郡王为太子,圣上是否还是这个决定,这事关百姓社稷”。宋神宗点头表示同意。随后王珪又奏请由皇太后权同听政,宋神宗也点了点头。
三月初一,王珪等人又到皇帝的居所探望,此时高太后已经垂帘坐在一旁了。高太后说:“各位大臣拥立的这个太子很好。他非常的孝顺,自从圣上得病后,从没有离开其左右,而且每天都吃素、写经,为圣上祈福”。说完就从帘内传出两本经书,王珪接过来一看,是《延寿经》和《笑灾经》,每卷后面还写有“延安郡王臣某奉为皇帝服药日久,写某经卷,愿再早日康复”等字。这时,宫女从帘内抱出赵佣,只见他戴着帽子,衣着衫带,站在帘子外边。大臣环视一周,没有说什么话,就上前读了事前写好的制词:“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煦,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同时还公布诏令说:“所有军国大事,由皇太后权同处理,直到皇帝康复为止”。
但是宋神宗并没有熬到康复的那一天,三月五日便在福宁殿与世长辞了。当天,赵煦就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就是历史上的宋哲宗。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