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所以对图书馆的变化比较了解。
漯河市图书馆的前身是设在文化馆内的图书室,是经市政府于1949年9月批准设置的,地址就在马路街的中段。1960年7月,正式建立漯河市图书馆,馆址在马路街的130号。虽然设在文化馆的对面,却仍属文化馆的下级机构。至1980年的8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图书馆终于获得独立建制,直属市文化局管理。由于原馆比较简陋,1982年市政府拨出专款,在原址上对图书馆实施重建,总面积达到了800平方米,1986年漯河市被升格后,市图书馆也成为省辖市级图书馆。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2000年11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在文化路双汇广场建起了图书馆的大楼,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35213.62平方米,总投资为800万元。
2012年底,为配合市政府城市综合项目建设,漯河市图书馆又整体搬迁至市体育场内的临时租用场地。
2014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为大力促进漯河文化的发展,又特意安排在西城区的高铁东面不远处,建起了设计新颖的漯河市图书馆大楼。眼下,新落成的图书馆大楼已成为市民的社会学习中心、阅读推广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文献保障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除了星期一休息,其他时间,门前道路上的车位都被占得满满的。
图书馆的东面是漯河市城市展示馆,西面紧挨漯河市博物馆,对面湖泊里则似漂浮般地闪耀着漯河市文化馆的美名。
新图书馆占地面积114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48.37平方米,楼层框架属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共计四层。建楼工程于2013年招标泛华集团设计后,由浙江大丰集团承建。“图书馆”三字为辞书字典的形态,与西邻的博物馆的“古卷”共同展示出以文字为重要载体的古今文化传承与发展。图书馆的顶层设计有“屋顶文化交流平台——说文园”成为人们谈书、论道、品茗、忆古的上佳场所。设计的“字典”,侧面以现代玻璃幕墙和横向玻璃肋装饰条代表书页,自自然然地将竹简的仿古材质与现代玻璃幕墙材质有机的结合起来。
图书馆设计容纳藏书约100万册,阅览席座约1000个,日接待读者可达2000人次。馆内通透敞亮,充满现代气息。图书馆座南向北,人们先从一层的入口处进入前厅,既可到服务台问事,又可入座看书,还可适当的休闲。
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划分为:低幼儿童阅览室;青少年阅览室;无障碍阅览室;古籍阅览室;书画阅览室;24小时自助阅览室和开放式阅览大厅。
馆内供用了高智能数字化借阅系统,服务功能完善,可为读者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参政咨询、文献检索、读者教育、馆际互借以及网络资源的遨游等多类服务。
图书馆的变迁变化,仿佛激起了我这位老读者大脑的换代更新。我不愿总是看别人的作品,我想让别人也看看我的作品。于是我下功夫搞了三年创作,完成了一部反映军人生活的《坎坷人生》。送河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于2018年的7月,作为对图书馆的感谢礼品,主动呈送三册。图书馆对我的行为也深表谢意,特意给颁发了一本“荣誉证书”,书中内容简直使我欲作年轻时地跳蹦:“刘天恩先生惠鉴:承赐著作《坎坷人生》共三册,将分编先生厚爱,泽被馆藏,惠及民众。谨奉寸缄,特致谢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