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书法家苏舜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5/4 9:37:1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苏舜钦籍贯考
苏舜钦(公元1008年~公元1049年),字子美。关于苏舜钦的籍贯在哪里,近千年来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有陕西武功、四川梓州铜川和河南开封三说。但是,作为苏舜钦的故乡开封,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现就这个问题简单地探讨一下。
在《宋史·苏舜钦传》中,没有说他的籍贯,只是说“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有人根据《宋史·苏易简传》中说苏易简是梓州铜川人,就把苏舜钦的籍贯定在四川梓州铜川(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在苏舜钦所写的《祭滕子京文》中,他自称“武功苏某”,有人据此说苏舜钦是武功人(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苏舜钦的先祖是汉武帝时的苏武,苏武死后葬在武功,苏氏一门在此居住,武功就成了苏氏的原籍。从那时以后,到苏舜钦时已经1000年了,在此期间,苏氏各支也进行了多次迁徙,苏舜钦先辈这一支迁到四川,但是从苏易简的父亲苏协在宋太宗雍熙年间知开封府兵曹时,就举家迁到开封,至苏舜钦已是第四代了。苏舜钦家在开封,生于开封,长在开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开封人。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是苏舜钦的挚友,他在为苏舜钦写的墓志铭中说“君讳舜钦,字子美,其上世居蜀,后徙开封,为开封人”。当代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说:“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
豪放不羁耿直敢言
苏舜钦生于开封一个世宦之家。他的祖父苏易简在宋太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他父亲苏耆在宋真宗、宋仁宗时为官,官至河东转运使。他的外祖父王旦更为有名,是宋真宗时的名相,著名的开封“三槐堂”王氏第二代传人。他的岳父杜衍当过宋仁宗朝的宰相。有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苏舜钦是货真价实的京城官二代、官三代。
苏舜钦的长辈都是官员,但又大多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学业精进、才气非凡,而且养成了仗义敢言、豪迈慷慨的性格,“一时豪俊多从之游”,他成了京城青少年豪俊的领袖。
苏舜钦一生坎坷,当的官职也不大,但他性情耿直,敢于犯颜上谏。宋仁宗乾兴七年(公元1028年),皇宫发生火灾,烧毁了玉清宫。苏舜钦这年才22岁,当个太庙斋郎的小官,他不计官职卑微,到登闻楼击鼓,给皇帝上了一道《火疏》。在疏中,苏舜钦大胆指出,连年天灾乃至皇宫火灾的原因,在于皇帝近位失人、政令多缺、赏罚不公导致上天降灾,“愿陛下悔过而追革之”。苏舜钦借天灾之事上疏,希望皇帝改正缺点、改革政令,这种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是可贵的。他在十几年里,还给皇帝上了《乞纳谏书》《诣匦书》《投匦书》《论西事状》等奏疏,直率敢言,指斥时政,对除弊兴利提出建议。
范仲淹对苏舜钦有知遇之恩,提拔他到京城任职。苏舜钦一到京城上任,就给范仲淹上书,对范仲淹的一些做法进行批评,并上言七事,说范仲淹身为朝廷重臣,不应畏畏缩缩无所作为,而应负起责任,革除弊政,多所建树。其言辞激烈,一点儿也不客气。
“赛神会宴集”案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三月,经范仲淹之荐,苏舜钦进入中央机关,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这年冬天,苏舜钦就因赛神会宴集一案被下狱。
北宋时,在京城开封各官衙中,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赛神活动,即对神灵牌位进行供奉祭祀。赛神日各官衙放假,官员们宴酒作乐。庆历四年秋季赛神日,苏舜钦自然不甘寂寞,他约来一帮好友在进奏院搞了一次宴集。这帮人中有王洙、刁约、江休、王益柔、宋敏求、章珉、吕溱等,都是当时俊彦名士。宴会所需费用按惯例是用卖拆封废纸的钱,苏舜钦为使宴会更热闹,让参加宴集的人凑些份子。宴会上,大家喝酒吟诗,还招来军伎歌舞作乐,玩得很尽兴。
当时有一个叫李定的人想参与苏舜钦他们这个名士的宴会,但苏舜钦看不起这个人,没让他参加。李定怀恨在心,就说进奏院宴集上有人作诗攻击朝廷。御史王拱辰、刘元瑜就此事在朝中弹奏苏舜钦等人。宋仁宗闻奏大怒,下旨要严办参与这次赛神会宴集的人员。
当时,宋朝的政局并不平静。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和枢密副使富弼等人为革除积弊,提出并实行了一些革新的主张,人称“庆历新政”。这些新政触动了一些旧官僚的既得利益,这些人就千方百计地反对新政,攻击杜衍、范仲淹等人,斗争非常尖锐。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举荐的官员,所以苏舜钦等人的宴集就成为这些旧官僚集团攻击杜衍、范仲淹等人的口实。
[1][2]
(作者:宋开罗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