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嫁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5/4 9:10: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末年,开封出了两个姓李的名臣,一个是李纲,一个是李光。
李纲名气特别大,几乎是妇孺皆知,因为他领导过“东京保卫战”,是名震天下的抗金英雄。
李光相对来说不那么出名,他在历史上的功劳,主要是弹劾大奸臣蔡京、朱勔和童贯以及帮助李纲保卫开封。
拙著《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讲过李光的一则轶事:某人某天给李光赠送礼物,送了一套透明的玻璃杯,李光大惊,赶紧还回去了。因为古代中国的玻璃烧造工艺极其落后,完全透明的玻璃制品极其罕见,这种礼物过于贵重,实在是无法承受。
近来又读李光写给朋友的信札,读到了另外一则轶事。
话说南宋初年,跟随宋高宗南渡后的李光生了一个女儿,朋友写信祝贺,李光回信道:“家有五女,贼盗不过其门。”你就别祝贺了,我发愁还来不及呢!没听俗话说吗,谁家要是生了五个女儿,连小偷都不屑于光顾他们家!
咦,这是什么意思?为啥生了五个女儿,小偷就不屑光顾了?是因为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吗?是因为女儿越多越丢人吗?
真正的答案是,宋朝流行厚嫁,女儿越多,父母陪嫁的财产越多,假如谁家生了五个女儿,仅仅是陪送嫁妆这一项,就能让这个家庭走向破产。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有两个书生去杭州赶考。一个书生是福州人,姓黄;另一个书生是徽州人,姓王。
王生年长,黄生年少,二人在杭州相遇,聊得非常投机,结为忘年之交。
王生对黄生说:“君若登科,当以息女奉箕帚。”黄老弟,你这回要是能考上进士,我就把我闺女嫁给你。
黄生听了大喜,抖擞精神去应考,在考场上超常发挥,成绩优异,来年开春放榜,高中了。王生成绩差,不幸落榜,但他不失前言,果真把女儿嫁给了黄生,并且陪送“奁具五百万”,让女儿带到黄家的嫁妆极其丰厚,价值五百万文。
五百万文是多少钱呢?查宋孝宗淳熙七年物价,户部在江浙、淮南、福建等地采购大米,每斗均价四百文。照此估算,五百万文能买一万两千五百斗大米。南宋官斗为七千毫升,一斗能盛米十斤,一万两千五百斗即十二万五千斤,按当前普通大米价格估算,相当于人民币三四十万元。
花三四十万元为女儿置办嫁妆,这位黄生出手大方,但还不算吓人。真正吓人的,是苏辙嫁女儿。
苏辙孩子多,生了三个儿子和七个女儿。他的大女儿嫁给了那位擅长画竹子的画家文与可的儿子文务光;二女儿嫁给了“濮阳市市长”(知濮州)王正路的儿子王适;三女儿则由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做媒,嫁给了“光州市市长”(知光州)曹九章的儿子曹涣。至于其他几个女儿的婚嫁情形,暂时不得而知,姑且留待方家查考。
苏辙还有一个孙子,名叫苏籀,著有《栾城先生遗言》一书。据该书记载,宋徽宗即位那年,苏辙某个女儿出嫁,为了置办嫁妆,苏辙卖掉了早年在开封购置的庄园,售价九千四百贯,全部作为陪嫁。
九千四百贯是多少钱呢?拙著《历史课本闻不到的铜臭味》曾有专章考证北宋物价,在宋徽宗即位之时,一贯铜钱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如今人民币六百元,九千四百贯即五六百万元。
仅仅嫁一个女儿,苏辙就花了五六百万元,他七个女儿总共得花多少钱?虽说他当过大官,俸禄优厚,但再厚的家底也架不住这么花啊!
苏辙晚年有《买宅》诗,开头就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我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还没有房子,搞得几个儿子一直抱怨。事实上,苏辙早年是有房子的,但是为了嫁女儿,把房子卖光了。
为了嫁闺女,竟然卖房子,咱们现代人听了可能会感到稀奇,其实在宋朝一点儿也不稀奇。宋朝家训经典《世范》写道:“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你生了女儿,就要早早地准备嫁妆,假如等到出嫁时才去准备,怎么来得及呢?恐怕只能卖房子、卖地了。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