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妙手的故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30: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吃过多久”
“一个多月”
华佗好像在黑洞里看到了一线光亮,迫不及待地追问:“是什么样的野蒿?带我去看看!”
到了山坡上,妇女指着自己吃过的那种野蒿说“就是这种。”华佗立刻过去采来一枝,放在嘴里咀嚼,边嚼边说:“啊,这是黄蒿。黄蒿能治黄疸病从此以后,来了黄疸病人,华佗不再婉言谢绝了,而是叫他们去采黄蒿吃,并且告诉他们,大约吃一个多月就能病好。可是,许多病人吃了一个月不见好,吃了几个月还是老样子。这使华佗十分纳闷,又去询问那位女病人:“你吃黄蒿还掺别的什么没有”
“没有。除了黄蒿就是白水。”华佗想了想,莫非是用什么水有讲究?又一想,这附近村子都是吃的一条溪水,不会有什么差别。会不会吃的时间有讲究?便间:“你是什么时候吃的黄蒿?”
“清明前后。”
回到家里,华佗左思右想,悟出了一道理:清明前,也就是冬去春来、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之时,这时的黄蒿还没有开花、结籽,药力全在茎叶上,所以药效好。过了初夏,草木猛长,枝繁叶茂,药力就分散了,药效也就差了。所以用茎叶的药草,要在茎叶初长的时候,清明前后正是这样一个时候。那个女病人吃了好在她后面的许多病人吃了不见好,秘密也许就在这里。
后来华佗就约黄疸病人明年清明前后再来。华佗亲自上山采集黄蒿,亲自煎了给他们吃。果然有的人一个月就好,有的人两个月好,有的三个月好,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是用四月以后采来的黄蒿,即使是自己亲自采制煎药,病人吃了也不起作用。华佗的想法得到了证明:药物采集的季节是不是得当,与治疗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哩。
华佗肯定了黄蒿的药用价值,找到了一个战胜黄疽的武器。他给黄蒿起了一个新名“茵陈”,为了强调这种药采摘时间的重要,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意思是三月里采的是药,四月以后采的是草。“茵陈”这个药名一直沿用到现在,仍然指的是黄蒿,仍然是中医治疗黄疸常用的一种药。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