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妙手的故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30: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仆人立刻给郡守端上热水,拿来毛巾,给他嗽口揩面。
儿子如释垂荷,大声地问:“父亲胸中还难过吗?”这一吐胸中倒是舒坦了。
看到父亲平静下来,儿子便把先前华佗说的意见告诉在场的人,说“这就是华佗的处方。”
郡守想到这张闻所未闻的“处方”一封目不忍睹的信,又好气又服贴;怕让别人看到那些确有其中的咒语,自己弯下腰去,把那个撕成两半的信,再撕得粉碎那位后悔多嘴的老伯,这时坦然地说:“看来是遇到了真华佗!”
郡府里有两名小官吏,一个叫倪寻,一个叫李延。他们有公事外出,明天就要出发。偏偏就在临行前,两个人都患了小病:有点头疼发热。索性病得厉害,任务就会换人。要说需要医治,毛病又不大。如果不管它,赶明儿在路上病倒就更麻烦了。听说有名的走方郎中华佗正在本地,就赶快前去找他。
华佗先询间了倪寻的病情,给他作了检查,开了处方。接着又询问李延的病情,给他作检查,开了处方。他们两人就高高兴兴地告辞医生,各自回家。
倪寻、李延刚一跨出门外,跟着华佗抄方的吴普焦急地间:“老师,刚才两个病人的处方有没有错?这两个病人的症状是一样的,都是头痛、发热,方才老师口授我记录的处方却是两样的,会不会是我记错了?”
“你没有记错。刚才的方子,你不是给我过目以后才交给他们的吗;他们诉说的症状确实相同。不过他们的舌象、脉象你没有看到和触到,所以你不了解他们不同的地方。这是我的粗心,病人多了,急急匆匆,忘了让你进行舌诊和脉诊。”
“我明白了,”吴普恍然大悟,“这大概就是老师讲过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了。”
“对!这两个病人眼前症状是一样的,病也不重,如不认真,就会把他们同等对待,拿同一张方子叫两个人吃。认真辨证的话,他们是不完全一样的,倪寻脉沉,苔腻,是里证,宜用泻下法;李延脉浮,苔薄,是表证,宜用发汗、解表法。如果我给他们用同一张处方,结果必然是一个人病好了,另一个反而病更重了。”
结果,吃了不同的药以后,倪寻、李延两人的病都好了,他们如期出发。
华佗在诊断疾病时十分注意辨证论治,他在实践中也懂得了辨证用药的重要性。传说有年春天,华佗看到个女病人,脸色腊黄,眼白杏黄,身体乏力,胃口不佳,有时还恶心呕吐。这就是今天常见的传染性肝炎病,中医叫黄疸。这个病在当时是没法医治的,华佗也无能为力,只好让病人回去自己调养。
一年以后,这两眼黑白分明,面色红个女病人又去请华佗看病黄华佗见她疽的症状一点也没有好奇地问:“你去年不是得过黄疽病了吗?得过,现在好了。今天是来看别的病听到病人自己说好了“是哪位医生给你看好的?华佗更是惊奇,又“你都说没有办法,我还会去找谁!请你看过以后,我就没有再找医生了。自己吃过什么药没有“没有。”华佗更加不解,这种病直到眼下试过多种药都没有效果,难道不用药反会自愈?不大可能!便又问道那么你平日除了饭菜,还吃过什么东西没有这年头,饭都吃不上,还吃什么闲食!”
“平日用什么充饥”
“断粮的日子就上山采野蒿当饭吃。”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