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开封:宋朝没有大白菜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8/7 10:00:4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唐长安流行的食物“毕罗”也是外来食物,它本是抓饭,中亚和西亚诸民族喊它pilow,被咱们华人直译成“毕罗”。还有宝石界的宠儿祖母绿,它之所以叫“祖母绿”,并非因为像死掉多年的祖母那样绿,而是由于曾是进口货的缘故——此物最早来自萨珊王朝,波斯语作zumurrud,经咱们华人的口,成了“祖母绿”,也是直译。
但是白菜例外,它是土生土长的国货。
当然,萝卜、蔓菁和芥菜也是国货,这三种蔬菜跟白菜一奶同胞,都是从野油菜驯化得来的,它们的驯化时间大约从汉朝开始,到唐朝结束。换句话说,在汉朝以前,中国没有白菜,只有白菜它妈——野油菜。野油菜在《诗经》里叫做“葑”,《诗经·谷风》里有一句“采葑采菲”,指的就是采摘野油菜。学者们给这句做注,把“葑”解释成蔓菁,那是错的,因为汉朝以前既没有白菜,也没有蔓菁,蔓菁是野油菜经过人工选育之后所产生的新型作物。
在宋朝以前的文献里,白菜一直被写成“菘”,只有到了宋朝,白菜才成为“白菜”。杨万里诗云:
新春芸籽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虀。
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用宋朝小白菜包饺子
假如您在农历年底回到北方农村,一定能听到铺天盖地的砧板声,那是老乡们抡起双刀狂剁饺子馅儿的声音。北方人过年,必吃饺子,不像南方朋友最近这些年才开始吃饺子,那还是受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
在我们豫东农村,饺子馅儿相对单调,海鲜馅儿是没有的,香菇馅儿也很少见,全素馅儿不受欢迎,一般都是半荤半素、半肉半菜,例如羊肉韭菜馅儿、大肉白菜馅儿、大肉大葱馅儿、大肉小茴香馅儿等,其中又以大肉白菜馅儿最为流行。我们村里有一风俗:正月初一起一大早,下一大锅饺子,盛进白瓷碗,用红漆木盘端着,添上两个馒头,让小孩子给邻里亲朋送过去。张三家煮了饺子,送给李四家一碗,李四家煮了饺子,回送张三家一碗,如此这般互相馈送,互相尝尝对方的饺子是什么馅儿,结果发现都是大肉白菜馅儿。
我有一双儿女,最爱吃大肉白菜馅儿的饺子,所以我经常包这种饺子,哪怕不逢年过节,每月也要包上七八顿。根据我的经验,做这种饺子纯属体力活儿,力气都花到剁馅儿上了。肉要选五花肉,吃起来香;菜要选大白菜,吃起来甜。挑一棵大白菜,斩掉菜根,剥掉老叶,白菜帮子劈一边,留着做酸辣白菜,只用嫩叶和菜心剁馅儿:先切条,再切丝,然后拢到一块儿,噼里啪啦剁上半个小时,剁得细碎无比,还要用纱布裹起来,使劲挤掉白菜里的水分。为什么要挤水呢?因为大白菜含水太多,越放就越出水,饺子皮儿入锅后易漏馅儿。
宋朝没有大白菜,只有小白菜,宋朝人用小白菜包饺子,就用不着挤水了,只需要在沸水里焯一下,去掉生菜气。南宋人林洪写过猪肉小白菜馅儿的做法:“猪肉三斤剁烂,生姜细切半两,菘菜净洗五斤,沸汤中焯过剁碎,盐酱打拌得所。”三斤猪肉,半两鲜姜,五斤焯了水的小白菜,一起剁碎剁匀,加调料打成饺子馅儿即可。你看,他可没有说要给小白菜挤水。
有的朋友会说:“小白菜焯完了水,一样要包进纱布挤水分的。”我不跟您抬杠,因为我试过用小白菜包饺子,不挤水还真不行。可是宋朝人为什么不挤水呢?因为那时候没有化肥,没有各种生长素,小白菜产量低,结不出硕大无比的菜帮子,含水量偏少。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