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县台官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20 9:13:4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台官李,襄城县汾陈乡一村落,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村中有一株几百年树龄的大皂角树苍劲古老,可是要与这个村子悠久的历史相比,这棵古树可就算是小字辈了。
《论语》中记载的“周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夏、叔夜、叔随、季騧”就生于斯,长于斯,又长眠于斯。村西几处大的封土堆,乃为“周八士”栖身之处。虽然原来八大坟冢一字排列的盛貌不在,只剩孤冢一座和满地瓦砾,但3000多年来,它却以强劲的韧带与磁力,吸纳会聚着当地的古韵和精华,并以无形的潜力与巨大的张力,创造出允文允武厚重灿烂的地域文化。
周八士时期和以后的2000多年那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个村子的村名还不叫台官李,明朝嘉靖年之前,这个村的村名叫宋村,关于村名的来历村内至今还留着这样的传说。
相传明嘉靖年间,从山西省泽州府高平县迁徙至襄城县一支李姓人家,这支李姓人家的家长名叫李仲温,李仲温带领家人来到当时的宋村居住,李仲温被他的后人尊称为李氏始祖。李仲温娶宋氏女子为妻,生有五子,第五个儿子名李宣,李宣的第三个儿子名李绍。
且说时有两学士进京赶考途经此地,恰逢李绍在自家麦场晾晒麦子。此时,天空中一团云起,一学士脱口而出:“吾观天象,午前必有雨至。”另一学士忙上前劝说,“午前有雨,还是不要晾晒了吧。”李绍见来人好意相劝,便上前施礼道:“午前有雨,然未必降至我的麦场之中。”两人心生不悦,心想:我等乃堂堂举子,尔乃一乡野村夫,何来如此大的口气?于是决定留下以证虚实。时至午时,天空中乌云乍起,不多时风雨骤降。可待二人急于躲避暴雨之际,却惊讶的发现,雨水降至李绍家的麦场时不再西移。麦场边就像挂起了一个水帘,堪称一奇观。
雨过天晴,两人又重新审视其眼前的这位乡野之人。但见眼前这个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副儒雅之像。素不知,李绍博学多才,聪慧过人,从小熟读五经四书,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尤通天文历法、星象及风云雷雨等自然之象,十六岁就考取了禀汉生员。一番交谈之后,两人彻底被李绍的学识所折服,心想人家满腹经纶还在家务农,我等怎会得中?随产生弃考之意。后听李绍说自己看不惯官场的阴暗之面,不愿入仕为官,两人方进京考取功名。
一年后,两人高中,金榜题名,其一人还被皇帝钦点为钦差,特派下乡巡查民情。巡至襄城,忽想起往日李绍之事,便登门拜访,重提旧事。在故人的劝说下,李绍才放弃不愿入仕为官的理念。之后其将李绍推荐于当朝皇帝,皇帝鉴于其才能,亲授钦天监天文生,后官升至钦天监监正,也称台官。钦天监是明代观测天象,了解传达上天意志的具有浓重神秘色彩的衙门,钦天监监正为三品官,深受皇帝的敬重,满朝文武官员对钦天监的官员都敬畏三分。
李绍担钦天监官员三十年,人们常以李台官谓之。李台官不仅为国家尽忠职守,还为家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据记载,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时刻的推算,天气风云变化,测风测雨等技术均是李绍任钦天监监正期间创造和发明的。村人为纪念李台官的功绩,随将宋村更名为台官李村,李氏家族也逐渐成为村内的名门望族。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