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王尧臣: 为民请命 仗义执言
北宋王尧臣: 为民请命 仗义执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15 9:48:14 来源:开封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王尧臣(公元1003年~公元1058年),字伯庸,应天府虞城县(今河南虞城)人。他出身官宦之家,六世祖曾担任唐朝刺史,父亲王渎累官至都官员外郎,叔父王洙是一名翰林学士。官家背景为他攻读举业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脱颖而出 钦定状元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正月,礼部侍郎刘筠权知贡举,得省元吴育以下正奏名进士498名。三月二十日,仁宗御崇政殿亲试,出试题三道:《圣有谟训赋》《南风之薰诗》和《执政如金石论》。这三道试题非常深奥,省元吴育等请求皇上明示题旨与出处。仁宗作了详细解释,并列出所出经、疏。
    宋代科举实行封弥、誊录制,不仅要隐匿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而且考生试卷还要先经专门的书手全部抄录一遍,再交给考官审阅。当时,翰林学士宋绶等20多位官员负责阅卷、编排等事务,最后将前10名的卷子交仁宗亲阅,钦定状元、榜眼、探花至第10名的名次。此榜共录取王尧臣以下379人,其中包括韩琦、文彦博、包拯、吴育、赵概等一代名臣。
    王尧臣初授将作监丞、湖州(治所在今浙江湖州)通判。
    依宋制,官员三年为一任期,进士高等者初任期满,依例赴学士院召试馆职。王尧臣顺利通过学士院考试,授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在三馆秘阁担任校书工作。受叔父王冲犯法事件的牵连,王尧臣外调知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
    光州饥荒 为民请命
    王尧臣刚到光州就遇上大饥荒,饥饿的百姓把官府粮库打开以救急。依照相关法律,凡抢掠府仓者一律处死。王尧臣上书指出,饥民为求生存不得已打开官府粮库,这与盗贼掠仓有本质的区别,当以“荒政”赦免。仁宗认为他的奏请合乎情理,予以采纳,并将此条著入法令。
    父亲亡故,王尧臣辞官回乡守丧三年,期满后迁三司度支判官,协助三司使管理百官俸禄发放、衣粮供给以及诸州县常平公事和漕运、仓库存粮等繁杂事务。任满,迁右司谏。
    皇后遇害 上书彻查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病卒,仁宗亲政。
    仁宗一直不喜欢由太后做主册立的郭皇后,宠幸张美人及其他嫔妃。刘太后死后,仁宗开始疏远郭皇后,引起郭皇后的强烈不满。一次,郭皇后当着仁宗皇帝的面,与深得恩宠的尚氏扭打起来。仁宗一味偏袒尚氏,郭皇后一怒之下打了仁宗一巴掌。仁宗十分愤怒,就召来宰相让他们看自己脸上的掌痕,决定废黜郭皇后。
    宰相吕夷简与郭皇后有矛盾,支持仁宗废后。右司谏范仲淹认为郭皇后无大错,不应废黜。但是,仁宗决心已定,下令将郭皇后幽禁于瑶华宫,范仲淹也因为反对废后而被贬至地方。郭皇后在瑶华宫闷闷不乐,不久就病倒了。主监医药的内侍阎文应原先是力主废后的,他害怕郭皇后有朝一日复宫会对自己不利,就利用进药机会毒死了郭皇后。
    郭皇后遇害之事在朝廷上下引起一片哗然,王尧臣上书竭力要求御史台彻底调查此案。案件水落石出后,阎文应被贬死在岭南。仁宗哀矜郭皇后,命以大礼收葬。此时正逢元宵灯节,整个京城都在张灯结彩,准备庆贺。王尧臣又上奏:“郭氏已恢复皇后位号,如今尚未出殡,宫内外不宜吹乐张灯。”诏罢元宵节张灯。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王尧臣迁知制诰,赐金紫服,兼同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诸司库务公事。他既要负责起草一般诏书,又要掌管内外百官的奏章出纳,还要过问京城内各仓库的公务,工作非常繁忙。此后,他又担任知审刑院差遣,负责审理天下刑狱,这也是十分繁重辛劳的工作。王尧臣在处理实际政务过程中表现出超强的能力,得到宋仁宗的嘉奖,诏迁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负责京朝官考核与选任之事,权力很大。
    西夏袭宋 推荐武臣
    仁宗朝,西夏的李元昊不断侵袭宋境,两国之间战事不断。仁宗派翰林学士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去了解边境实情。临行前,王尧臣向仁宗提了个要求:“依故事,朝廷使者体量沿边公事,只依诏抚问官吏将校,而不问百姓疾苦。如今,元昊侵扰边境已有三五年,关中百姓备受用兵之苦,流亡甚众。朝廷可降诏向当地百姓承诺,平西夏后可免除两年租赋,以招募流亡、恢复生产。”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尧臣一到陕西就走访各地,了解陕西四路的屯兵情况以及当地的山川形势。然后,他上书指出:陕西四路总兵力为20万,但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只有10万。西夏入寇聚集众兵,我军往往只能以一战十。为此,必须调整兵力、适当增加这一地区的兵员数。泾原路地处险要,应增兵:两万屯渭州,万人屯泾州,两万屯环庆,万人屯秦州。至于延州之金明,镇戎军之刘璠、定州堡,渭州山外之羊牧隆城、静边寨等,西夏兵能进却不易出,不必增兵,只需派精兵扼守险要。
    王尧臣还总结了官军在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用兵失利的原因,是中了西夏“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策略的圈套。
    所以,官军绝不能轻易出击。接着,他又逐一分析了每位守边将领的长处和不足,向仁宗推荐20多名武臣以备日后将帅之任。仁宗十分赞赏王尧臣言之凿凿、切中要害的战地调查报告,特下诏将王尧臣的“体量”奏疏颁发给陕西四路的将帅,告诫他们要听取王尧臣的意见。王尧臣所推荐的20多名武臣后来都成为名将。
    韩、范降职 仗义执言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宋军与西夏兵在好水川一带交战,宋军大败,大将任福等战死。主帅、陕西招讨副使韩琦、范仲淹分别受到降职处分,韩琦降知秦州,范仲淹降知庆州。王尧臣对这样的处罚表示不满,他上书仁宗皇帝指出:“韩、范二人,皆忠义智勇之臣,不该闲置散地。”仁宗不听。第二年,西夏众兵进攻葛怀敏守卫的泾原路,宋军大败,损失近万人,关中震恐。范仲淹主动带兵从庆州出击,西夏军遁走。仁宗下诏恢复韩琦、范仲淹陕西招讨使军职,并将招讨使的官署设在泾州,增兵3万重点把守泾原路。仁宗又派王尧臣为泾原路安抚使,主管当地的民事和军事,配合招讨使对西夏作战。
    管理财政 减税节支
    王尧臣返京后迁户部郎中、权三司使,成为管理全国财政的大臣。自从与西夏开战以来,国家开支日益巨大,财政陷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前几任三司使都采取“厚赋暴敛”的方式来增加税收,缓解财政危机。王尧臣任权三司使后坚决反对加税增收,认为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负担。一旦生产者被盘剥得食不饱餐、衣不保暖,就不能安心生产;而生产日渐凋敝,国库收益不断减少,势必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
    王尧臣针对当时的现状提出“推见财利,出入盈缩”八字方针,主张采取减税节支、量入为出的办法,使民不加赋而足用,确保生产发展,增加国库收入,解决财政危机。王尧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入内都知张永和为了讨好仁宗,提出增收3/10的房租费以助军需。仁宗把张永和的建议交由三司官员讨论,度支副使林潍表示赞同。王尧臣对仁宗说:“这是衰世之政,只能招致民怨。我们不应该忘记唐德宗时乱政导致朱泚兵变的教训!”建议将林潍黜出三司。仁宗听从王尧臣的意见,罢免了林潍,加税助饷的讨论也逐渐平息下来。不久,夔州转运使又建议增加四川地区的盐井税收10余万缗,王尧臣同样予以拒绝,他说:“皇上恩泽未能普及远方,朝廷反而牟取厚利,这只能造成边远地区臣民的不满和离心。”他的意见再次被仁宗采纳。
    宋代名将 官至副相
    在三司使任上,王尧臣职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并兼群牧使。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十月,王尧臣拜枢密副使,进入执政官的行列。第二年,侬智高谋反,攻下邕州。王尧臣推荐狄青为主将,率兵前往平定。狄青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大破侬智高,收复邕州,他也因平叛有功而名噪天下,成为宋代著名将领。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闰三月,王尧臣擢拜参知政事(副相)。
    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八月,王尧臣卒于任上,享年56岁,诏赐谥“文安”,后改谥“文忠”。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玲珑塔前觅古今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