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天却在头上戴个大盆子,这样能看到吗?当然看不到。“戴盆望天”的引申义,就是目的和行动相悖,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
历史上,“戴盆望天”有两个出处。一个是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
另一个是《后汉书·第五伦传》:“苦身待士,不如为国,戴盆望天,事不两施。”
咱们今天要讲的,是“第五伦版”,因为跟洛阳有关。
典故的背景是这样的:东汉章帝即位后,对母亲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十分照顾,让他们居于要职,从而使得洛阳的官员们纷纷依附于马家。
时任司空的第五伦对此极为反感,认为太后家族势力过大,于国于民都不好,于是上书汉章帝,要求削弱马家的势力。
他在奏章中举了光烈皇后阴丽华和汉明帝的做法:“(光烈皇后)虽然很爱家人,但还是让弟弟阴就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将另一个弟弟阴兴的门客或流放或赶走。后来的梁家和窦家,因为不检点,都有人犯法,明帝即位以后,对这些人进行了诛杀,从那以后,洛阳城中不再有手握大权的外戚。明帝又告谕诸家外戚说:‘辛苦交结士人,不如一心报效国家。既戴上盆子,又要望天,事情无法两全。’”
可惜,汉章帝虽然知道第五伦忠诚,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第五伦不但忠心耿耿,还一心为民、大公无私。
他任会稽太守时,亲自锄草喂马,让妻子下炊做饭,得到的俸禄,只留下一个月口粮,其余全部低价卖给贫苦百姓。
当时会稽有一个恶俗,就是百姓常常杀牛祭神,历任太守都不敢禁止,第五伦到任发布文书,谁再胡乱杀牛严惩不贷。滥杀被制止,生产力得到保护和恢复,当地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