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襄城古代“二亭”
襄城古代“二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7 9:35:0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明朝年间,襄城县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亭子,一个亭子为官府建造,一个亭子是民间建造。这两个亭子都与勤政为民和廉洁从政有关,留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教诲,成为襄城历史上传颂百年的佳话。
   官府建造的亭子叫戒石亭,位于县城南大街路东旧县衙(原县政府、县公安局南面)之内。襄城县衙始建于金代,原为汉代积驽将军傅俊的故宅。金代建的县衙,于元末毁于兵火。明朝建立政权后,在洪武三年(1370年),襄城县丞张敬代理知县,主持重修县衙。
    据史料记载:县衙建成后,张敬以洪武皇帝朱元璋早年为僧时曾多次游历汝颍为由,上书朱元璋请求赐字。朱元璋出身贫寒,饱尝世态炎凉,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深恶痛绝,主政后十分重视整顿吏治,特别对贪官的惩罚,尤为严厉。朱元璋应张敬请求,写了四句话十六字给襄城县。朱元璋的训词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你们做官的俸禄,都是百姓们的血汗,吃喝花费都是百姓们供给的。如果不好好做官,勤政为民,反过来再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就对不住百姓,对不住天地良心。 
    张敬将皇帝墨宝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大堂前甬道中央,并建六角亭覆盖,亭子称作戒石亭,取意为告诫警醒,并让后任知县得以儆戒。当时的戒石亭六角飞檐,严整端庄,下有二尺台基,朱元璋训词立于正中,碑高九尺,下备基座,上有盘龙额。前人评价训词碑称:仅仅十六言,如雷震电击,每一位来襄城任职的知县,天天目睹训词碑,心中都会有种敬畏之情,从而勤勉为官,不敢误政害民。
    在明代,戒石亭受到襄城历任知县的保护,在230年间,71任知县基本上都能以明太祖的训词约束自己,做到不贪不蠹,勤政爱民。后来,清初襄城知县事王褒,还将戒石亭修复一新,勉励自己。但后任知县陈治安,大修县衙作迎驾行宫时,却将戒石亭拆毁了。
    另一个亭子也是明朝出现的,属民间建造。明朝成化己丑年(1469年),襄城进士张淮受命为巡都御使,到山西巡察。顺天府有一个富商被奸诈之徒诬陷,定成死罪。张淮对这个富商的案件重新复查,最后真相大白,为富商平反冤狱。富商感激不尽,馈赠张淮千两黄金,但张淮坚决不受。
    若干年后,张淮不做官了,回到襄城首山张家沟故里。这时,那富商以祝寿为名,将千两黄金铸成一个大“寿”字,千里迢迢送到襄城张淮家中,以变通的方式答谢张淮。但张淮态度坚决,仍然不受。
   那富商说:“张大人在位时,不受金银,怕有碍仕途。如今您已告老还乡,还怕什么呢?”张淮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在做官时能够不受贿、不收礼,只是达到了国家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退位后能淡泊名利,这才是高风亮节的表现,晚节,对一个为官者更为重要。”
   富商听后,更加敬佩不已。为了表示对张淮高风亮节的崇敬心情,富商考虑一番,就在首山西端的南北大道旁修筑亭子一座,六柱稳竖,六角飞翘,六脊结宝葫芦顶,额书“却金”二字,意为张淮辞金不受,亭子完工后,富商泣拜而归。却金亭毁于民国三十一年(1941年),当时汤恩伯三十一集团军总部驻扎叶县后,打着修建“边区学院”的旗号,从襄城大肆拆除古代建筑,取用砖瓦木石,却金亭毁于瞬间。
    从以上两个亭子出自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官员对自身严格要求、保廉保洁的为官准则和为官风范。古代士大夫们在做官之前,肯定饱读四书五经,接受的是怎样以天下为己任、怎样治国安民、怎样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历史上不乏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精忠报国、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他们秉承“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做官信念,为官期间勤勉做事,一心为民,被百姓们传颂为清官,被历史记载,流芳千古。也有一些贪官赃官糊涂官,抱的是“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做官目的,当官期间贪赃枉法、巧取豪夺,身败名裂后留下了恶名、骂名、臭名,遭后人唾弃。
    翻阅襄城旧志,来襄城做官和襄城籍在外为官属清官的大有人在。宋朝时范纯仁(范仲淹的儿子),以著作佐郎的身份做了襄城县令,他带领民众在汝河两岸大面积植桑养蚕,富民济困,后人为怀念他,将桑林称为“著作林”。明朝襄城籍李敏官至朝廷户部尚书,见百姓每年到边关直接送缴粮饷费时费力,上书朝廷改革赋税,军民称便。明朝襄城人辛自修任过朝廷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但他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反对奢靡。入朝做言官后,专门弹劾贪官污吏。因辛自修一身清白,奸佞们想报复他,挖空心思也找不到他的错处。辛自修做官多年,告老还乡后,田产还不及民间一个中产的人。清朝襄城人盛化振先后在直隶、四川、云南等地任县令,每到一地,断案神明,关心百姓疾苦,除暴安良。他在云南大理易门县任三年县令,期满离任时,民众拦道,哭泣挽留,不许离职。又三年,朝廷再调,又遇挽留。这样,盛化振在易门县接连三任,达九年之久。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古代的大多数官员尚能做到为政清廉,作为今天有着崇高思想境界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官德,自觉做到严于律己,摒弃私心杂念,一心为民,清正廉洁。为官一任,是做好官、清官,还是做赃官、贪官,是让人民群众普遍念叨他的政绩、清廉,还是让人们唾姓骂名,值得今天所有的为官者深思。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