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横野断 船行八节滩(伊河故事7)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0 10:36:5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我们今天看到的龙门石窟,并非北魏一个朝代完成的。这项浩大的工程前后持续了400多年,经历了北魏和盛唐两个开凿高峰期,其中万众瞩目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开凿的。
虽然历经自然风化和人为毁坏,但是龙门石窟目前仍有佛像10万余尊,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并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精舍临峭壁,千龛绕层阿”的石窟艺术,一直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
除了开窟造像,人们因被伊河两岸的风光吸引,还在这里广筑佛寺。史书记载,西晋时这里已有“山寺”,自北魏至唐宋,则有石窟、灵岩、广化、奉先、香山等十寺,使龙门成了宝塔高耸、殿堂栉比的旅游胜地,不仅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慕名前来,异域高僧也多有游历。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日照、智慧等,都先后到洛阳修道,去世后被葬在龙门的不胜枚举。
白居易与八节滩
龙门东山因盛产香葛,又称香山。这里不仅有香山寺,还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白园。
白居易钟情龙门山水,曾捐资重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70岁后,他还和如满大师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在这里游山玩水、饮酒下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当时,伊阙河道中有八节滩,礁石遍布,来往船只常在这里触礁遇险。隆冬时节,看到船夫们还要赤脚踏冰,推船前行,白居易的内心十分不忍。公元844年,73岁的他拿出多年积蓄,组织人力治理八节滩。花了一年多时间,八节滩终于从险滩变成“坦途”,“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十分欣慰,临终前一年还在《欢喜二偈》中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因为白居易,八节滩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北宋时,黄庭坚在屡次被驸马王诜索诗后,随手写道:“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意思是说:别催啦!你带那么多花来也没用,因为我没诗兴,作诗就像“八节滩头上水船”一样,太难了。
有趣的是,黄庭坚是大书法家,他不经意写下的《花气熏人帖》,成了后人追捧的书法珍品。如今,此帖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上面还有南宋内府及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
[1][2]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