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伊水滨
如果说洛神是洛河的文化符号,那么伊河的形象代言人就是伊尹。
3600多年过去了,我沿着伊河寻找伊尹的踪迹,仿佛看到了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夏代末期,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的空桑涧。据明代《一统志》记载:“空桑涧在嵩县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
有莘氏是伊水流域的一个小国,大禹的母亲就出自有莘氏。这个采桑女将捡到的婴儿抱回去交给国君,国君便让奴隶将其抚养成人。抚养伊尹的奴隶是个庖人,会屠宰,懂厨艺。伊尹耳濡目染,渐渐地掌握了高超的烹饪技术。
身为奴隶的伊尹,在有莘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孟子·万章》中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青年时期的伊尹,已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声名鹊起。
当时,夏桀无道,成汤欲灭夏,正求贤若渴。他派使节到有莘氏,想请国君把伊尹送给自己,却被拒绝了。
成汤不甘心,又想出一个办法——向有莘氏国君之女求婚。
据《墨子·尚贤》记载:“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伊尹因为德才兼备,所以在有莘氏国君的女儿身边当家庭教师。
这次,有莘氏国君没有多想就答应了,把女儿嫁给成汤,稀里糊涂地将伊尹作为陪嫁奴隶送了过去。
由厨而入相
初到成汤身边的伊尹,还是一名陪嫁奴隶。不过,通过“说汤以至味”,他很快就实现了“由厨而入相”的人生飞跃。
在《史记·殷本纪》中,司马迁写到这段故事,称伊尹“为有莘氏媵(yìng)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则详细记述了伊尹的烹饪理论和为政之道。
当时,伊尹告诉成汤,“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且“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他认为,经过精心烹饪的美味,应“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成汤听着伊尹讲天下美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料,伊尹话锋一转,说:“可惜这些美味你现在吃不着,因为地盘太小,‘原料’备不齐啊!”
看成汤有些郁闷,伊尹又说:“你想吃到这些美味也不难,不过要先得到天下,当上天子。为此,你要实行仁政,让百姓生活好,让他们信任你。”
成汤茅塞顿开,立即拜伊尹为最高执政大臣——右相。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