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长葛历史名胜--苏东坡题咏的颍考叔庙
长葛历史名胜--苏东坡题咏的颍考叔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3 16:24:4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名为《颍大夫庙》的诗: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荒祠傍孤冢,古隧有残坎。 
    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这首诗名所说的“颍大夫庙”,就是位于今长葛董村北边的牛脾山上的颍考叔庙。颍考叔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他建一庙宇?而且能引来像苏轼这样的大诗人为之题咏?这就要从中国第一部史书《春秋》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说起:
    春秋时郑国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头一个孩子时是难产,她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寤生”,“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因此,武姜压根儿就很厌恶这个孩子。她生第二个孩子段时很顺利,武姜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段。当郑武公选立继承人的时候,武姜力主立段,而郑武公坚持立了寤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庄公。于是,段和武姜便耿耿于怀,  进而图谋不轨。段在母亲的庇护下,被封为京城太叔,史书也称其这“公叔段”。 公叔段暗暗蓄积势力,伺机夺取政权。工于心计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对此心如明镜,不动声色。实际上是时刻准备着,等待对方公开暴露时,好名正言顺地铲除之。
    后来,公叔段与武姜自觉羽翼已丰,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行动起来。他们哪里知道,郑庄公这边早已安排停当。他们一动手,就立即被粉碎。公叔段逃亡国外,可对充当叛乱内应的亲生母亲武姜如何处治呢?依法严惩吧,怕担“子弑其母”的不孝罪名;不追究吧,母子关系怎样维系?他想来想去,最后的办法是,让武姜住到远离京城的城颍,就是今天的临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毋相见也。”实际意思就是说,这一生母子关系从此一刀两断了。
    可他们毕竟是母子亲骨肉,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便有些后悔。因为有“不及黄泉毋相见也”的誓言,自食前言,怕丢体面,后悔也没有办法。这时候,镇守登封的一个叫颍考叔的官员,知道了郑庄公这件心事,不知是出于对郑庄公的关心,还是出于对郑国的爱护,或者是想显示宣扬自己的孝道,就借献东西的机会见到了郑庄公。郑庄公招待他用饭的时侯,他先夹起一块肉舍不得吃,而是把它放置起来。郑庄公很奇怪,便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家有老母亲,母亲每次让我吃饭时,自己总先尝—尝。我母亲从来没有吃过今天这样的肉羹,请您允许我带回去奉给母亲尝尝!”郑庄公听了很受感动,说:“你有母亲,可我没有啊!”颍考叔问这是为什么,郑庄公便诉说了原委,并说出了自己发誓在先,无法挽回的苦衷。颍考叔听罢说道:“这事情好办,在地上掘一条隧道,直至黄泉,你们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就按颍考叔的办法和母亲相见,恢复了母子关系。
    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今长葛市董村北边的牛脾山。此山不高,实际上是一道又小又低的丘陵。原来中间有一断壑处,那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直到是世经60年代,这里还立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掘地见母处”5个大字。
    出主意成全了这件美事的颍考叔,人们自然忘不了,便在牛脾山上修了一座庙,叫颍考叔庙。
    耐人寻味地是:一国之君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人们却修了个颍考叔庙!这也表明,人们对凭孝心感动并促使郑庄公掘地见母的颍考叔的崇敬似乎超过了郑庄公!
    考叔庙建于何时,无可考证。据记载,金代大定年间补修过,明天启5年徐微尚重修,清康熙11年洧川知县吴泰重修。最后规模很大,有雄伟壮丽的殿堂楼阁,有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有各个朝代的石碑石碣,有众多文人骚客的诗文墨迹,其中就有苏东坡的题咏。
    大概是人们纷纷来这里祭祀的缘故,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古庙会,那就是原来农历五月初五的牛脾山附近村庄吴岗村的大会。每逢这天,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这里给考叔爷焚纸烧香,以此表示自己的孝顺心愿,乞求自己的儿孙也能孝顺自己。后来,因为五月初五往往是麦天大忙,这里的人们就将会期改为四月初五。会期虽然改了,当年的考叔庙也已在民国以来动荡然年月的破坏面目全非了,但如今来这里赶会的人,仍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传颂着那古老的考叔爷的故事。由此可见: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人性不会泯灭,人们总是崇尚孝道的。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葛天氏故里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