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先生张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8 8:56:2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基于这样的理论主张,张载继而探讨人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理论和道德学说,从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理论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正如他在诗作《芭蕉》中所表达的那样:“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他把自己对理想生活和人生境界的思考形成了文字。
民胞物与 博大情怀
张载的《正蒙》(一作《张子正蒙》)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中的《西铭》更是影响深远。《西铭》原名为《订顽》,为《正蒙》的一部分,后程颐改为《西铭》,朱熹又将它从《正蒙》中分出并作注解,遂成为独立的一篇。这篇文章受到当时学人的高度赞誉,二程曾说“《订顽》之言,极醇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子厚有如此笔力,他人无缘做得”“《订顽》一篇,意极完备,乃仁之体也”。
在这篇300多字的文章中,张载继承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精神,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胞物与”主张。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仁人爱物。张载把天地比作父母,一切人和物都是天地所生,所以人和人都是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们的同类,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应当关怀相爱,所以他胸怀天下,放眼宇宙,推己及人,推己及物,“视天下无一物非我”。他说“谋人如己,谋众如家”“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其思想正是儒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继承。这是多么广博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友善精神,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建设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当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不失为一份值得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
横渠四句 令人景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要明白自己在天下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价值,其生命当为万民而立,要继承和弘扬往圣的绝学,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一位大儒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勇于担当精神,这是何等的气魄和理想,因为它道出了真正知识分子的天地良心!著名学者张岱年在其《中国哲学大纲》中曾说“张载的学说最宏伟渊博”,诚哉斯言!哲学家冯友兰对“横渠四句”情有独钟,他对这四句名言进行阐释,并作为哲学家的自我期许。而今读之,当令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面对这位思想家的博大胸怀和高远追求,知识分子尤其当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
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王夫之最推崇张载,他“杜门著书,神契张载”,曾以“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来评价张载的学说。今天,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因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一代大儒张载的宝贵思想,给当代知识分子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强国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深刻启迪。
[1][2]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