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万岁里许慎遣子许冲来到京城洛阳,向朝廷敬献了《说文解字》这部中国,抑或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
据考,许慎始著《说文解字》应在其校书东观时,具体时间虽无记载,然而许慎进京为太尉南阁祭酒,依汉制当在他三十岁举孝廉之后,亦或是当年。许慎约生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其三十岁,当在和帝永元初年,即公元88年。进京后,“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由此可知许慎开始创作的应该是《五经异义》。《五经异义》具体成书始末亦无详考,而《说文解字》的创作应该在创作《五经异义》之后。据有关专家考证,许慎作《说文解字》应在公元90年后。当时一些“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稀闻,不见通学”,“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曲中也”等,“迷误不谕”。许慎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恐巧说邪辞使学者疑”,于是“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形音义予以“探啧索隐”,“以究万原”,从而达到“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的意旨。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正月初一(公元100年),许慎作《说文解字·叙》,说明书已作毕。《叙》曰:“粤在永元,困顿之年,孟陬之月,朔日甲申”。永元:是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困顿:年份在甲子的“子”上困顿。永元十二年,年份在庚子,这一年公历为100年。孟陬:孟,四季月份开头的一月叫孟月;陬,正月为陬。朔日甲申:朔日,每月初一为朔日;甲申,六十甲子之一,在此用以记日。由此可知,《说文解字》从始创到草成,用了约十年时间。
有的学者以为,许慎是在作《叙》这一年,才开始写《说文解字》的,到公元121年完成,并遣子献书,共用了二十一、二年创作时间。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许慎写《叙》的这一年,《说文解字》已草成,到公元121年这二十一年时间为修改完善时间。由此推算许慎创作《说文解字》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据有关史料考证,后者的说法是比较可靠的。
许冲在《上<说文解字>表》中依次明确称“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本从逵受古学”,“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凡十五卷,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慎前以诏书校书东观,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定,未奏上。今慎己病,遣臣赍诣阙。”
贾逵是许慎的老师,是东汉时期古文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于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去世,即许慎作《说文解字·叙》的第二年去世。许慎举孝廉进京,为太尉南阁祭酒,从贾逵受古学,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不应是一朝一夕的事。若是贾逵去世的前一年才写《说文解字》,如何“考之于逵”?
清代著名许学研究大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释曰:“古人著书,不自为是,时有增删改窜,故未死以前,不自为成。”所以书成后,“以文字未定,未奏上”,到老年在家中生病,才遣子带着书稿到京城奏于朝廷。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凡写作书稿,大都是在完成书稿以后才作《叙》的。况且在《说文解字·叙》里,对汉字的产生、演变脉胳清楚;写书原因、创作目的明确;对汉字的分类、解释条理分明;全书的卷数、字数标列详尽,且编排检字部首于其中。“此十四篇”,即指除《叙》和检字部首以外的正文部分。“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这里对正文的卷数,说解对象字数,解说字数具体详实。由上可知,《说文解字·叙》应写于书稿完成之后,即公元100年。书稿完成后的第二年,许慎的恩师贾逵去世。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许慎辟洨长不久返乡,又二年遣子许冲上书。在这二十一年中应是对书稿“增删改窜”全面完善的阶段。
关于许冲上书的时间,其《上<说文解字>表》记载的很清楚,即“建光元年,九月已亥朔,二十日戊午上”。建光元年,是汉安帝在位的第十五年,即辛酉年,公历为121年。已亥、戊午,表示月、日次序。应是公元121年农历九月二十日无疑。又,汉安帝诏:“十月十九日,中黄门饶喜,以诏书赐召陵公乘冲布四十匹,即日受诏朱雀掖门,敕勿谢”。说明朝廷对许冲所上《说文解字》、《孝经孔氏古文说》已审阅毕,并予以肯定,对许冲献书进行了表彰。
从九月二十上书,到十月十九颁诏表彰,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审阅,看来朝廷对《说文解字》是认真的,同时以后也应该是进行了认真的收藏和保护,以至于流传近两千年,历代研究不衰,今天犹盛,称为“许学”或“说文学”,并形成一种专门文化现象,叫作“许慎文化”。
还应该值得探讨的是:许慎遣子许冲进京献书,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许慎此时应居于家中,即万岁里。也就是说,许冲应在家中受父命携书稿到京城洛阳,献书朝廷。万岁里(今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距京都洛阳有260余公里路程,即使许冲为公乘,可乘公家之车,恐怕由万岁里到洛阳也需要大约六、七天的时间。许冲九月二十上书,那么离家的时间至少要在此八、九天以前。离家为何日呢?根据许慎做事认真,处世谨慎的态度,和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及要把他毕生的心血献给朝廷,公诸于世,这样的大事,他不会不考虑选一个恰当的日子让儿子启程的。他的《说文解字·叙》落款为农历的正月初一,恐怕也是有所考虑的。那么离家这个日子从献书时间前推,再除去路途时间,可能是农历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两汉,鼎盛于唐以后。《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阴数代表黑暗,阳数代表光明。九九日月并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故相聚宴飨为贺,俗以为节。九月九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民间也有庆丰收祭天帝的活动,选择这个日子上书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与上书时间也是比较吻合的。
综上所述,许慎《说文解字》应始作于公元90年后,草成于公元100年农历正月初一,又经21年修订,公元121年农历九月九日,病中命儿子许冲乘车带书稿进京。许冲进京后于九月二十日上书朝廷,献上书稿。朝廷得书稿后,又派人经过近一个月审阅,于十月十九日下诏表彰,《说文解字》从此得以面世,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