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砚台春秋”之人间最爱是清欢
“砚台春秋”之人间最爱是清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8 10:48:10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把不同朝代的砚台放在一起对比很有意思,砚台是文人心性的载体,跟王朝气质不无关联,从中能看出不少门道来。
    汉代的砚台,浑朴大气;唐代的砚台,圆融华丽;宋代的砚台,纤柔雅致;清代的砚台,有规矩又不守规矩,雕琢之外见随性。
    洛阳华夏文房文化博物馆的这几方砚台,你感受一下,气质是不是很不一样?就算不标注朝代,熟悉历史的人也能猜出个大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审美独到,推崇天然,“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砚”。苏东坡是文坛偶像,他的粉丝也有样学样,“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见《端溪砚谱》)
    后人给这种“不加斧凿”的砚台取了一个名字:随形砚。
    根据砚石的自然形态,随性而为,随形而制,尽量保持砚石的原始风貌,天然去雕饰。
    随形不等于随意,作为砚台,它必须符合实用原则,同时具有观赏情趣。
    明清两代是随形砚的全盛时期。当时因统治者对文人管控较为严苛,动辄发动“文字狱”进行打压,使文人制砚的格局也局促狭小,雕镂繁琐,但物极必反,一些文人开始追求自然本真,推崇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物,以此来托物言志。这是随形砚流行的原因之一。
    此外,名贵的石料越采越少,人们也不舍得大刀阔斧地切割雕凿,愿意就着石料的天然轮廓,随势就形,因材施艺。
    随形砚很考验雕刻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底蕴和雕刻功力。一方好砚,大巧若拙,天人合一,会令人想到苏东坡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品砚与品菜异曲同工,吃多了油腻刺激之物,方知清淡随性之妙。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共工形象的演变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