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司马承祯,是在“终南捷径”。
唐时,卢藏用考中进士后,做官不得,便到终南山隐居,以博取“高士”美名,引起皇帝注意,来个“曲线救国”。最后他如愿以偿,“累居要职”。
一天,奉旨进京的道士司马承祯要返回修道之地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去远?”司马承祯答:“在我看来,终南山不是修道之地,是求官捷径。”
卢藏用听了,“面有愧色”。那么,司马承祯究竟是何方神圣?
屡被皇帝召见
司马承祯,河内温县人(今属焦作),史书记载他“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
他的师父是潘师正。潘师正很喜欢这个弟子,“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并说:“自陶弘景先辈开始,你已是‘正一之法’的第四代传人了!”
司马承祯的名气传到京师,武则天要召见他。
司马承祯赶到洛阳,与武则天相谈甚欢,女皇还“降手敕以赞美之”。过了一段时间,他上表请求返回天台山,武则天挽留不得,便委托麟台监李峤在洛阳东为其饯行。
后来,唐睿宗也宣司马承祯入京,问以治国理政之事。司马承祯就“无为而治”侃侃而谈,睿宗赞叹不已:“黄帝时的广成子也是这样说的啊!”
不久,司马承祯照例要求还山,睿宗恋恋不舍,“赐宝琴一张,及霞纹帔 (pèi)而遣之”。朝中有百余人为其赋诗送行。
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司马承祯更是两次受到皇帝召见。第一次,玄宗派人迎他入京,“亲受法箓,前后赏赐甚厚”。司马承祯返回天台山时,玄宗亲自赋诗送别。第二次,除了问道,玄宗还让他在王屋山自选形胜之地,为其修建道观。
弹琴赋诗才艺多
司马承祯离京时,皇帝和大臣都曾赋诗送别,这说明司马承祯不仅道术高深,文学素养也高。
史载司马承祯在京期间,常与李白、王维、陈子昂、宋之问、贺知章等文人雅士一起赋诗论道,你唱我和,被誉为“仙宗十友”。
来看一首他的《答宋之问》:“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是不是道骨仙风、志趣高远?
司马承祯还会弹琴作曲,不然,玄宗在临别时也不会赠他宝琴一张。
《新唐书·礼乐志》云:“帝(玄宗)方浸喜神仙之事,诏道士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会元制《大罗天曲》,工部侍郎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
道术高,能弹琴,会赋诗,司马承祯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89岁的司马承祯卒于王屋山。其弟子向玄宗汇报:“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