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渡在舞阳县城北
25公里,镇内山陕会馆为秦晋巨商筹金创建。为联谊招商纳贾之所。为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头式牌楼建筑。上部五楼飞檐,全部斗栱晕飞,层层迭迭,建筑雄伟壮观,巧玲珑。上下布以木石雕刻的人物花卉,历史故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舞阳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有春秋楼,大花戏楼,大殿、铁旗杆、钟鼓楼等建筑,可惜这些建筑大都被毁。值得庆幸的是山陕会馆中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园1825年)的工艺奇特、玲珑美观的彩牌楼,至今保存相对完好,被誉为“河南清代牌楼建筑之冠”。
彩牌楼面朝正南方向,为三间五楼六柱,柱不出头式牌楼建筑。上部五楼飞檐,层层叠叠,翼角升起。外貌雄伟壮观,细审精巧玲珑。上下布以木石,雕刻的人物、花卉历史故事。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正中匾额上有清代书法家孔广脉书“浩气英风”四字,背面有“忠肝义胆”四字。华丽间透着庄严,巍峨壮观,光彩照人,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风范和独特风格。
山陕会馆是秦晋商人接客迎仕,交际联谊,同乡集会的场所,由于北舞渡便利的水陆优势,山陕商人看中此地商机,纷纷在此投资经商,并解囊捐资,兴建而成。据碑石记载,这里在清雍正年间就已开始兴建,乾隆十八年时这里就有春秋楼、大花楼,戏楼、大殿、铁旗杆、钟鼓楼、照壁……等建筑。由于苍桑巨变,岁月衽冉。这里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金碧辉煌的会馆现仅存牌楼拜殿及左、右配殿。牌枋居予会馆的中部、立于拜殿前与拜殿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为三间、五楼、六柱,柱不出头或牌楼建筑,柱子排成工字形,边柱斜出,边柱与中柱成三角形状,使两边的次楼成斜出的歇山顶。主次楼均用灰色筒板瓦覆盖。主楼正脊用八节透雕花卉的脊筒组成,大吻吞脊前视。正脊中央矗立着造型优美、玲珑秀丽的重詹楼阁式脊饰。楼阁两边为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驼珠奔狮,这些华丽的脊饰,更使楼貌增辉。主楼的垂脊与戗脊亦由透雕花卉的脊筒组成。脊端饰有造型生动的张口或闭口的垂兽和戗兽。戗脊外的岔脊,由筒瓦扣合而成。并用一微微翘起的勾头瓦代替岔兽。次楼脊吻的构成情况基本与主楼相同。整个楼顶屋面曲线缓和,楼檐层层叠叠,翼角高高升起,婀娜多姿,翩翩欲飞。
山陕会馆牌楼造型设计匠心独具,木雕石雕遍及楼体,其造型之美、工艺之精,堪称当作绝伦,是古代建筑的瑰宝。由于工程浩繁艰涩,曾有鲁班下凡助建的故事流传于世,院内碑刻林立,松柏繁盛,是人们休闲、访古的好去处。因其特殊的历史、艺术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