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状元张去华
北宋状元张去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 9:30:0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张去华字信臣,北宋开封府襄邑县人。他是北宋第二位状元。其父张谊自幼好学善思,不爱治家产,登五代后唐进士第,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任职,终宫中书舍人。张去华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好学上进。他先以父亲的官资恩荫入仕,授太庙斋郎。这是一个没有具体职务、候选朝廷正式命官的流外小职。
    尽管位卑官小,张去华仍心忧天下。18岁时,他眼见五代以来战争不休、民不聊生,又听说周世宗柴荣要发兵平定淮南,慨然叹息道:“兵战不息,生产荒废,这不是君临天下者长治久安之术也。”于是,他撰写了《南征赋》《治民论》进献给周世宗。周世宗阅罢不仅不生气,反而命朝臣召张去华面试,后任命他为御史台主簿,处理御史台的文书书写、出纳等杂事。
    一次,御史台三院(指台院、殿院、察院)召开会议,三院的官员都要参加,却唯独不允许御史台主簿参加。这件事对张去华的刺激很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交出主簿印,弃官归家闲居三年,闭门刻苦读书。
    赵匡胤发动政变建立北宋王朝的当年,张去华来到京师开封游学,交结名流,他的才华受到当时宰相李昉的赏识。建隆二年,张去华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工部尚书窦仪,此榜共取士11人,张去华夺得头名。按宋制,进士上及第就可以释褐授官,张去华以状元身份初授秘书郎(从六品下)、直史馆,再次步入仕途。
    张去华在直史馆任上待了3年,满任后却没有得到升迁,心中颇感不平。他上书宋太祖为自己申诉,同时批评知制诰张淡、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等人,文学肤浅,不足以胜任现在的工作。他还主动请缨,要与这3人比试高低、较量优劣。太祖接受了他的申诉,诏张去华与张淡等人一同上殿比试,太祖亲临考试,命翰林学士陶谷等出题、阅卷。结果,张淡答非所问,被降官;张去华的成绩非常好,晋升右补阙,担任谏官,宋太祖还赏赐给他袭衣、银带、鞍马。张去华虽然如愿以偿得到了升迁,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一些朝臣的非议,认为他性情浮躁,汲汲于功名前程。也许正是受这件事情的影响,张去华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获得升迁、加俸的机会。
    张去华的父亲张谊曾在后汉政权中担任中书舍人,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结果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郁闷而逝。宋太祖曾经在便殿召见张去华,当问及他的家世时,张去华趁机诉说了父亲所遭遇的不幸与不公,在场的宰相薛居正也竭力替他说话。宋太祖听罢十分同情,诏张去华迁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通判。
    宋太祖开宝年间,北宋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当时,江浙有南唐、吴越政权,两广有南汉政权,山西有北汉政权。因此,平定天下、统一全国是宋太祖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提出自己的观点,张去华也不例外。他向宋太祖献上平定南汉的计策,认为:“桂管是通往岭南地区的咽喉,刘鋹政权正是凭借这一天险,得以保全南汉全境。官军出师南下,只要先夺取桂州,即可长驱直入,进攻南汉都城广州,平定南汉。”他还提出了攻取桂州的具体方案。作为一介儒士,张去华心系天下,为国家的统一大业献计献策,得到了宋太祖的嘉奖。道州通判三年任满后,张去华先后出知磁州(治所在今河北磁县)、乾州(治所在今陕西乾县),再知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
    宋太宗即位以后,南方的割据政权已基本消灭,只剩下北汉政权还没有平定。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决定亲征北汉都城太原,张去华随驾出征,被授予监随驾左藏库、京东转运使,负责征讨北汉大军的给养与后勤保障。此次出征宋军大获全胜,北汉名将刘继业投降,并随太宗南归宋廷。太宗又令刘继业恢复原来的杨姓。此次成功平定北汉,与张去华在保障军需供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有功之臣,张去华升迁礼部郎中(从五品上)、江南转运使,掌管江南一路的经济大权,并负责监督本路的地方官员。

(作者:里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邵氏父子录见闻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