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宋代笔记小说中,有两本很有意思的书,分别为父子两人所写,父亲写祖父的言行,儿子写父亲的言行,有一定的延续性。虽说这两本书是各自记录父辈的故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朝章制度及名人的逸闻趣事。
这两本书一本名为《邵氏闻见录》,又名《邵氏闻见前录》;另一本名为《邵氏闻见后录》。父子为邵伯温和邵博,是理学大家邵雍的儿子与孙子。
1 邵氏家族名人多
这两本书的作者出自鼎鼎大名的邵氏家族。
说起邵雍,在洛阳基本上家喻户晓,洛阳有名的安乐窝位于洛阳桥南,就是因他而得名的。
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他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年幼时随父迁至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迁居洛阳。
这位名人的朋友圈档次那是相当高的!据史料记载,他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人“过从甚密”。他们关系很铁,铁到能送邵雍房产的地步!当年邵雍从外地来到洛阳,家贫无以安身,司马光他们就买了一套房子送给邵雍,邵雍也爽快地收下了,还给房子取名安乐窝,“安乐先生”的号就从这里来的。
有这样大名鼎鼎的爹和爷爷,那他儿子邵伯温和孙子邵博肯定从小耳濡目染,见过许多名人,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思想,最关键的是还听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再写他们的故事,那是驾轻就熟啊。
于是,邵伯温写了《邵氏闻见录》(以下简称《前录》),共20卷,其中,有16卷记载了宋太祖以来的故事,1卷记载杂事,3卷记载父亲的言行。邵博则父唱子随,写了《邵氏闻见后录》(以下简称《后录》),为续其父的《前录》所作。
2 《前录》详记变法事
邵伯温,字子文,是邵雍的儿子。
“邵伯温的一生十分坎坷。”市长篇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群芳介绍,他早年经历王安石变法,中年目睹元祐党争,晚年又遭受靖康之祸。因此,在《前录》中,他主要记述了王安石变法以及元祐党争、靖康之祸等诸多事件的详情,特别是对王安石变法记述颇多,为后世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他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对北宋的灭亡有很多思考,他在书中也对一些人和事发表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对王安石的评价,他认为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乱”,以致北宋灭亡和宋室南渡。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