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始安秋日》赏析
《始安秋日》赏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 10:08:0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岭南物候的特征,起句就开门见山地直陈其对桂林的独特感受。次句点题并阐述上句“风景异”的内容:“秋似洛阳春。”洛阳的春日如何,诗人没有明说,但这是人们所熟悉的,杨柳新绿,繁花似锦,莺歌燕舞。仅“洛阳春”三个字就道尽了桂林秋色佳。
    想当年,宋之问如何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一句“洛阳春”语意双关,今昔对比,令人慨叹。
    武则天雅好文辞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则天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则天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则天朝会游豫,而且奉承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中。后来睿宗即位,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获罪。
    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属古代文人极普遍的生存状态。“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赞美隐士研习黄老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以致弄到“迁窜极炎鄙”“百越去断魂”的地步。他被一贬再贬终至流放,于是产生了不如归隐的思想。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表现的是急欲归隐的心理。意思是:归去吧,到那海岛上远离尘世,寄情沧海,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呢?上句感叹,下句反诘,深沉有力,蕴含着无限辛酸和无奈。眼前美好山水,只能更增添他的烦恼和感伤。
    《始安秋日》,是诗人晚期的作品,是一首成熟的五言诗。

(作者:秋望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邵氏父子录见闻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