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古典名著,数百年来,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而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也为人们所熟知。历史上高俅确有其人。但真实的高俅,却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
名著中的高俅:
残害忠良的反面人物
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古典名著。数百年来,梁山好汉的形象鲜活地走进了千家万户,里面的许多故事和人物与开封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高俅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被广为人知。大名鼎鼎的高俅,是北宋末年数一数二的蹴鞠高手。
在小说的描写中,高俅本来是京城开封的一个破落户子弟。所谓破落户,是指祖先曾经富有,其后代因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把家业花光的城市贫民。书中写到高俅时说:“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 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这种家庭背景,决定了高俅是个吊儿郎当的混混角色。高俅读过书,有点文化,但不能考取功名。他喜欢武功,却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高俅的品德很差,心胸狭窄,从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来看,此人不宜身居高位。
高俅没有正规的谋生技能,只能靠帮闲为生。所谓帮闲,是指一些专门陪着大贵族、大官僚、富人等消遣玩乐的人。虽然高俅是个帮闲,却在认识端王赵佶后半年就做到了殿帅府太尉,总揽大宋的军权。曾国藩中进士进入官场后第七年做到侍郎,就被认为是清代历史上提拔最快的汉人官员了。两相比较,我们不能不佩服高俅官运亨通。高俅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首先要感谢后来成为皇帝的端王赵佶。
书中记载,高俅刚开始给王员外的儿子帮闲,频繁出入红灯区。后来被王员外一纸诉状告到开封府,高俅被打了四十棒,还被驱逐出了东京城。三年后,宋哲宗大赦天下,高俅才有机会回到东京。回到东京以后,高俅在朋友推荐下,先后在董将仕等处谋生,后来跟了小王都太尉王诜。王诜算是皇亲国戚,高俅跟了他,彻底改变了人生道路。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导致公主郁郁而终,气得宋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善丹青,宋徽宗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书中说,王诜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礼物,当高俅来到端王府时,端王正在蹴鞠,当球滚到高俅身边时,高俅使出漂亮的“鸳鸯拐”踢还端王。结果,本身痴迷蹴鞠的端王大喜,让高俅展现自己的球技,高俅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浑身本事拿出来奉承端王。这一脚,不仅改变了高俅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宋的命运。结果,端王在收下礼物的同时,也把高俅留下来做了门客。
端王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物。高俅虽然不可能有端王那样的造诣,但也是个多面手,他所擅长市井社会中浮浪子弟那一套玩法对于居于深宫的王爷也颇有吸引力。从此,高俅成了端王身边寸步不离的人。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