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北溪,又称龙门北溪庄、龙门北溪庄园等,位于今诸葛镇西的伊水东侧,是唐代洛阳著名私家园林。北宋时,改名环溪园。明清时,园林颓废,此地广种莲藕,洛阳八小景之一的伊沼荷香,就指此处。
韦嗣立与龙门北溪
龙门北溪,是唐代韦嗣立的私家园林。韦嗣立,字延构,郑州阳武(今原阳)人,进士及第,武则天时任宰相,在龙门北溪购置别业,营筑园林。唐睿宗时,因受太平公主排斥,被贬为东都国子监祭酒。当时,尚书左丞张说、兵部侍郎魏奉古、太常卿崔日知等都在东都尚书省任职,他们常在龙门北溪饮酒赋诗。
张说写有《奉酬韦祭酒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庄见贻之作》《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韦嗣立写有《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崔日知写有《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之作》,魏奉古写有《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之作》等。
张说、韦嗣立诗题中的“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指从温汤顿(今汝州温泉镇)回洛阳,经龙门北溪。这是一条古代洛阳到汝州的驿道,在龙门北溪的北边过伊河,到达洛阳城。温汤顿有温泉,唐代洛阳官员习惯到此处沐浴。
从这些诗分析,龙门北溪内有馆阁、绿池,遍植松柏、桃李、杨柳、绿竹等。此园南望龙门、西邻伊水,引伊水入园,形成湖泊,湖内广种莲藕。“黄蕤袅岸柳,紫萼折村梅”“桃花迂路转,杨柳间门深”“傍浦怜芳树,寻崖爱绿泉”“峻碧池之涟漪,增瑶林之沃若”等优美诗句,就是这一批大唐才子,给后世留下了龙门北溪永恒的记忆!
王开祖与环溪园
北宋时,李格非目睹洛阳园林之盛,而著成《洛阳名园记》一书。该书记洛阳名园十九个,环溪园是重点记述的名园之一。环溪园,是王开祖从韦嗣立后裔手中购买了龙门北溪后,又经过修缮和扩建后形成的私家园林。
王开祖,字景山,学者称儒志先生,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18岁的王开祖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不久,退居不仕,在购龙门北溪后,建环溪园,在此著书讲学,从学者常达数百人。
在邵雍、程颢、程颐等洛学大师,尚未以理学名于世前,他“独能研精覃思、发明经蕴”,论述尧、舜之道,阐发文、武之治,开皇极之门;他还提出性和情、理和道等一些理学命题,成为后来理学讨论的重要课题。他是洛学的启蒙者,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32岁时,复以举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而卒。著有《儒志篇》一卷。
环溪园,园中的华亭和凉榭均为溪水环抱,故称环溪园。在湖中的岛上,建有洁华亭、凉榭,凉榭南边有座多景楼,登楼南眺,层峦叠嶂的万安山和龙门山尽现眼底。凉榭北边有座风月台,登台北望,东西绵延十余里的洛阳城历历在目。又有锦亭、秀野台等建筑,锦厅其下有厅,规模宏大,可容数百人。李格非感叹地说,此厅之“宏大壮丽,洛阳无逾者”,真称得上是“广厦”了。整个园周围被千余株松树、桧树、花木所掩盖,四季常有绿意,总显得郁郁葱葱。
八小景之伊沼荷香
无论是龙门北溪还是环溪园,都是以湖沼荷花著称的水景园林,夏季荷花盛开,花香弥漫,沁人心脾,与龙门雕刻莲花(荷花)相映生辉。明清时,园林颓废,但是湖池仍存,这里的荷花仍是香飘十里。遂有伊沼荷香一景,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洛阳是一个花城,自唐宋以来,洛阳牡丹名扬天下。但此前,荷花是这个城市的“花王”。《诗经》中记述伊水之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古代荷花开遍洛阳城的六月,“观者终朝,情犹未足”。北魏迁都洛阳,厉行汉化,开凿的龙门石窟中,莲花成为石刻中最重要的花卉,佛教的神圣之美,通过冰清玉洁的荷花得以解读。而唐宋的名园文化和悠久的荷花文化,借助于伊沼荷香得以传承。
明清民国时期,洛阳诗人以《伊沼荷香》为题,写了大量诗篇。如明朝初年诸葛村人、翰林学士诸葛均诗曰:“堪分修竹好,叠叠绿荷芳。雨歇刚消暑,风过正引凉。花原铺四壁,兴乐寄三江。出水清如许,环池淡不妨。飞鸟怜翡翠,浴也对鸳鸯。叶绽田田举,波流逐逐长。游来闲自羽,玩去爱红妆。子美留佳句,吾心愿欲偿。”
民国时期庞村镇人、著名学者高祐诗云:“伊阙之北,伊水东去。湖沼广布,古称北溪。隰有荷华,香远清逸。伊沼荷香,洛都胜迹。诗经唱咏,文人赋记。皎皎荷花,人称四义。释者著述,称通佛理。美哉伊荷,独灵称奇。”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