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得传国玉玺,谁就是真命天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0/13 10:57:1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然而,东汉末年,宦官擅权,这个王朝渐渐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传国玉玺也一度失踪。
那是公元189年,在袁绍的鼓动下,大将军何进欲除尽宦官,结果风声走漏,自己先被宦官杀死。袁绍提兵入宫复仇,诛杀宦官近两千人,场面血腥而混乱。
仓皇中,汉少帝刘辩跟着大宦官张让、段珪连夜出逃。这时候保命要紧,谁还顾得上带传国玉玺?回宫后,他被董卓废黜,年仅九岁的汉献帝刘协登基,此时传国玉玺已经不见了。
失踪的传国玉玺后来又被找到。不过,这个过程仍充满传奇色彩,令人将信将疑。
当时,各路诸侯讨伐逆贼董卓,长沙太守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此时的洛阳城已被董卓焚毁,满目疮痍。一天早上,兵士发现南甄宫井里有五彩云气,急忙向孙坚报告。孙坚派人下井一看,里面有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其颈上系着一个匣子,里面装的正是传国玉玺。
不得不说,孙坚的运气不错。只是这故事想让人相信,难度还是大了些。
3 在乱世中颠沛流离,玉玺终归唐
再说孙坚,意外得到传国玉玺,喜不自胜。他叮嘱妻子吴氏好生保管,千万别弄丢了。
然而,玉玺既出,谁不眼红?后来,袁绍的弟弟袁术抓到吴氏,夺去传国玉玺。袁术死后,传国玉玺被送到许昌。许昌是曹操的地盘,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也在这里。不管怎么说,传国玉玺总算重归汉室。
作为傀儡皇帝,汉献帝想把传国玉玺留在身边,终归有心无力。公元220年,当他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时,他与传国玉玺的缘分也就尽了。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史称魏文帝。他在洛阳代汉建魏,如愿拿到传国玉玺后,又担心落下“篡汉”的骂名,便让人用隶书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了几个字,就是“大魏受汉传国玺”。
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后赵石勒也干过。他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后,在玉玺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几个字。只是没过多久,后赵就被冉魏政权替代了,传国玉玺也将渡江南下,归东晋所有。
东晋能得到传国玉玺纯属意外,因为西晋灭亡后,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因为这个,东晋皇帝还被北方人讥讽为“白板天子”(也叫“白版天子”),总之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冉魏呢?虽有传国玉玺,却没实力,在跟鲜卑人打仗时只好向东晋求助。东晋借机要价:想要援兵?拿传国玉玺来换!
冉魏无奈,只得交出传国玉玺。然而,东晋很不仗义,拿到传国玉玺后只顾大肆庆贺,根本没把派兵当回事。结果苦捱两个月后,冉魏灭亡了。
传国玉玺留在建康,东晋之后又传至南宋、南齐和南梁。南梁时爆发侯景之乱,玉玺被侯景夺得,再辗转到了北齐朝廷(一说玉玺留在建康,传至南陈)。
隋朝统一天下后,得到传国玉玺,称其为“受命玺”。后来,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扬州)被缢,萧皇后带着皇孙杨政道远遁漠北,将传国玉玺带到了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才返回中原。她给唐太宗李世民带了一份礼物,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
[1][2]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