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曾是洛阳花下客
曾是洛阳花下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21 9:24:1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其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戏答元珍》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欧阳修遭贬谪(zhé)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首联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此地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

  次联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恰似将一幅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出来,写来别有韵味。夷陵是著名的橘乡,橘枝上犹有冬天的积雪。可是,春天毕竟来了,枝梗上留下的不过是“残雪”而已。虽然“残雪压枝”,但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冻雷惊笋欲抽芽”,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

  诗的第三联由写景转为写感慨:“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诗人远谪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自己被贬之前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任所洛阳,正如同故乡一样令人怀念。然后由往事的回忆联想到现下的处境,抱病之身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年头。时光流逝,景物变换,叫人感慨万千。

  诗末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但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虽然此时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不须嗟叹,但此处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政治上的感慨。

  此诗之妙,妙在它既以小蕴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

(作者:雪芙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吾知善养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